[发明专利]开口式棘轮扳手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04218.X | 申请日: | 201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4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约翰·史坦顿 | 申请(专利权)人: | 伟孚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3/46 | 分类号: | B25B1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口 棘轮 扳手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开口式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只设定接受固定工件开口的扳手头座,该扳手头座包括一第一夹爪,该第一夹爪至少包括一个与固定工件表面贴合的第一推动面;第二夹爪,其包括一个面对开口的弧形内侧表面与一个安装在第二夹爪上的活动扳片,活动扳片能够随第二夹爪移动;该活动扳片至少包括一个第二推动面,而活动扳片也包括一个与第二夹爪所设弧形内侧表面贴合的弧形外表面,该活动扳片并沿第二夹爪弧形内侧表面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开口式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扳手头座的开口,部分被包围,且第一夹爪及活动扳片间有一入口以接受固定工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开口式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第二夹爪的弧形内侧表面及活动扳片的弧形外表面的弧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开口式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第二夹爪另包括一由弧形内侧表面向开口伸展的支撑龙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开口式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活动扳片包括一近端及一末端,而活动扳片的近端被开放空间分开后又于末端合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开口式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第二夹爪的支撑龙骨位于活动扳片的两扳片构件之间的开放空间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开口式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支撑龙骨包括一弧形导沟,而扳手头座包括一个应当固定在活动扳片两扳片构件上的插销,以该插销穿过弧形导沟而组装在第二夹爪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开口式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弧形导沟的长度足以使插销在弧形导沟内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开口式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弧形导沟的方向可容插销移动,使活动扳片的弧形外表面在第二夹爪的弧形内侧表面滑动而不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开口式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插销在弧形导沟内移动不触及支撑龙骨。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开口式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活动扳片的扳片构件包括一槽沟式近端,而扳手头座包括一个应当固定在支撑龙骨并穿过扳片构件槽沟式近端的插销。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开口式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活动扳片的扳片构件的槽沟尺寸比插销尺寸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开口式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扳手头座更包括一附加在扳手头座上与活动扳片之间的弹簧。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开口式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第一及第二推动面均为平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开口式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第一夹爪及活动扳片设定出一个六点角端套置形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开口式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第一及第二推动面的对称中心均设有凹口。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开口式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第一夹爪及活动扳片设定出一个十二点角端套置形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开口式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第一夹爪与第二夹爪静止式。
19.一种制造开口式棘轮扳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准备好一扳手头座,扳手头座包括一只第一夹爪,一只将开口部分封闭的第二夹爪,第二夹爪包括一面对开口的弧形内侧表面,并将一只活动扳片安装在第二夹爪上,且该活动扳片随第二夹爪活动,其中安装活动扳片工序尚包括将活动扳片以弧形外表面与第二夹爪的弧形内侧表面贴合,使弧形外表面沿着弧形内侧表面滑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制造开口式棘轮扳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安装活动扳片更包括将扳手头座上的弹簧与活动扳片接合。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制造开口式棘轮扳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安装活动扳片更包括可将一只插销固定在活动扳片上,并穿过第二夹爪的弧形导沟,而插销则在弧形导沟内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伟孚兴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伟孚兴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421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