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线莲的快繁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04313.X | 申请日: | 201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0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魏道智;宁书菊;林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线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线莲的快繁方法。
背景技术
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Wall.) Lindl.)自古以来就是民间使用的珍贵药材,对治疗小儿惊风、高热、百日咳等有奇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野生、栽培或组培的金线莲具有强心、止痛和降血糖等功效,对于高血压、肿瘤有一定的疗效。兼具赏叶、观花之功用,是观赏价值极高的花卉珍品。
金线莲为典型的阴性植物,生长在阴蔽的阔叶林下,肥沃腐殖土中,对空气、温度、光照、积温等生态条件要求严格。由于金线莲属的植物种子不具胚乳,无发芽能力,只有在与真菌共生条件下,才能促使其种子萌发生长,因此金线莲的种子发芽率很低。长期以来,对金线莲的有性繁殖均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随着金线莲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野生资源锐减,加上人为的大量采挖,现已濒临灭绝。
由于组织培养具有环境因子可人工控制,繁殖周期短、速度快,可周年进行生产,节省生产材料,同时还具有保持植物原有优良性状等优势,所以被广泛采用于很多植物种苗的工厂化繁育,取得了巨大的的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的组织培养实践,金线莲组培快繁技术日趋成熟,但是在快繁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影响快繁的突出问题:(1)金线莲丛生芽诱导、增殖、幼苗培养与生根所使用的基本培养基(MS)仍需进一步改良。(2)金线莲试管苗移植栽培技术仍然深受传统的人工栽培技术的影响。这势必给金线莲苗健壮生长、快速繁殖、简化栽培管理、降低生产成本等生产技术环节的改良、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与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线莲的快繁方法。
本发明的金线莲的快繁方法,包括种苗消毒、芽诱导、芽增殖、幼苗培养、根诱导、试管苗移栽,其中所述芽增殖的培养基为:去除肌醇的MS+ ZnSO4·7H2O
6mg/L+KH2PO4180mg/L+6-BA4mg/L+ NAA1mg/L+2%蔗糖;所述幼苗培养的培养基为:去除肌醇的MS+ZnSO4·7H2O3mg/L +KH2PO4280mg/L+NAA 0.6mg/L+4%蔗糖,pH5-6;所述根诱导的培养基为:
MS+ ZnSO4·7H2O 3mg/L+KH2PO4 280mg/L+IBA0.6mg/L+4%蔗糖+0.2%活性碳;所述试管苗移栽采用流动循环式溶液培养。
所述流动循环式溶液培养的具体步骤如下:
(1)取茎段粗壮,高3~3.5cm的试管苗进行移栽;
(2)移栽前先打开瓶塞炼苗10d,然后将试管苗从培养瓶取出,洗净附着其上的固体培养基后,放入400倍多菌灵稀释液中,消毒5-7min;
(3)将上述消毒后的试管苗固定在泡沫板上,株间距8′8 cm;
(4)向培养槽中注入稀释4倍浓度的MS培养基,pH值5.4~6.5,初始水位达5-6 cm,根据每天蒸发情况,及时补充无菌水;
(5)将固定有试管苗的泡沫板置于培养槽中培养,培养条件:温度20~25℃,湿度75~85%,光照强度2600~800 lx;
(6)培养30天左右,叶面追施叶面肥,叶面喷雾,以叶面滴水为度,根据金线莲苗的生长情况,适时叶面追肥,时间每隔半个月一次。
针对影响组培快繁中的突出问题,本发明以筛选金线莲诱导、增殖、幼苗培养和根诱导培养基为目的,把简化培养基的成分,优化激素的种类、配比和浓度做为研究的重点,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和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达到优化培养、除去肌醇,节约成本的目的。同时突破传统的幼苗土培方式,采用流动循环式溶液培养,克服了土培金线莲土壤水分不易控制、根系不发达、缓苗时间长、幼苗生长慢的缺点,流动循环式溶液培养有利于金线莲生长发育,适合组培苗驯化移栽,其植株生长健壮,叶片较大生长旺盛且为墨绿色,有光泽,最大的叶片宽幅可达2.1cm。由于营养液流动,便于水气交流,营养均衡,特别能促进根部生长,单株平均鲜生高达2.29g,比同期土培重0.37g,从株高、新叶数、发根率、鲜质量等生物量指标来看,都明显优于传统土培栽培方式,而且易于进行人工操作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栽培方式对移栽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1、消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43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