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高磷白钨矿中综合回收钨、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05103.2 | 申请日: | 201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0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赵中伟;李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34/36 | 分类号: | C22B34/36;C22B3/06;C01B25/222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钨矿 综合 回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从高磷白钨矿中综合回收钨、磷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钨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我国钨资源储量世界第一,产量和出口量也是第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消耗的钨矿资源主要是黑钨矿(易于选冶,产量占90%以上),加上新发现的钨资源也大多是白钨资源,目前已经形成了白钨矿占绝对优势的局面。据2007年统计,我国现有钨矿基础储量240.86万吨,其中白钨矿173.70万吨达72.1%,黑钨矿49.13万吨只占20.4%,其余为混合钨矿18.03万吨占7.5%。按现在国内的开采规模,优质的黑钨资源将在数年内消耗殆尽。
鉴于资源现状,白钨代替黑钨是必然趋势,是我国钨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然而,我国的白钨资源禀赋较差,组分复杂(伴生有磷以及砷、硅、钼等杂质)、嵌布粒度细、品位低(品位小于0.4%的占81.4%)。白钨矿常含有与其可浮性相近的磷灰石以及方解石、萤石等含钙矿物,在浮选过程中它们会不同程度地与白钨矿一同混入精矿,影响白钨矿精矿质量。为了得到质量较高的白钨精矿(例如白钨一级I类含P<0.10%),浮选后的白钨精矿还需进行稀盐酸浸出脱磷等预处理工序[魏庆玉.白钨的化学选矿.中国钨业2000,15(4):26-28;谭震波.白钨精矿重选-酸浸脱磷.有色金属(选矿部分),1982年第6期,56],使得部分钨以磷钨杂多酸形式损失到溶液中,既增加了试剂成本又降低了钨的回收率。
如我国最大的柿竹园钨矿,产出品位为45%-50%WO3的中矿时,回收率尚可达80%左右,而产出标准白钨精矿时,回收率仅约63%。并且精矿需要盐酸浸出脱磷。
再如河南栾川有我国第二大的白钨矿资源,与辉钼矿伴生,目前从选钼尾矿中回收钨。可得到一种含P2O515%~30%、WO312%~25%和含Mo2%~6%的磷钨矿,磷含量实际上与常规磷矿接近。中国专利申请200810031869.7针对这类矿,提出采用盐酸进行选择性脱磷,可以得到较高品位的白钨精矿。从本质上讲这仍是一种白钨矿的脱磷预处理操作,只是原料的磷品位要高得多,因而试剂的消耗也高得多。并且在脱磷操作的同时约5%的钨和60%的钼分散到溶液中,得到的溶液中磷酸浓度低(P2O5仅为23~60g/L)难以利用,且成分复杂含有CaCl2、游离盐酸、钼和钨,回收困难。
若省去脱磷工序来直接处理这类复杂的高磷白钨矿,例如采用现有的、成熟的钨冶炼工艺(碱压煮、苏打压煮工艺)则需要消耗3-6倍理论量的浸出剂才能获得较好的分解效果。但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浸出成本和废水治理的压力。考虑到磷可与钨形成杂钨比为1∶12的可溶性的杂多酸(如[PW12O40]3-)的特性,并利用高磷钨矿中P2O5含量高的特点,采用硫酸进行分解,得到磷酸,同时白钨矿被硫酸分解将生成不溶的钨酸沉淀和硫酸钙沉淀,幸而磷酸有与钨酸形成可溶性的杂多酸(如H3[PW12O40])的特性,则白钨矿分解后钨最终将转化进入溶液,很容易与硫酸钙渣进行过滤分离。由于钨的杂多酸根与胺(铵)性树脂、萃取剂的结合能力远大于磷的含氧酸根离子,并且在酸性溶液中易于与铵离子结合沉淀析出,所以滤液的钨可通过离子交换、溶剂萃取或铵盐沉淀的方式分离。分离钨后的母液用于提取磷酸,从而实现钨和磷的综合利用。为高效分解高磷白钨矿,回收钨和磷酸提供了一种全新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高效分解高磷白钨矿的方法,使得含磷矿物转变成磷酸、含钨矿物转变成磷钨杂多酸,均进入到溶液中,进而从浸出液中分别回收钨和磷酸。该方法无污染,成本低,能耗低,操作简单,收率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51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