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肥猪的饲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05443.5 | 申请日: | 2010-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0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宋立新;邱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唐人神曙光农牧集团大农友饲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A23K1/18;A23K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2512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肥猪 饲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物的饲养方法,尤其是一种肥猪的饲喂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猪饲养方法中将猪的生长发育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小猪阶段(体重20~35公斤的生长期),中猪阶段(体重36~60公斤的发育期),大猪阶段(体重61~90公斤以上的育肥期),按照猪在这三个阶段的营养需求特征来设计不同阶段的饲料,在饲喂的模式上,多采用直线育肥法或前攻后限育肥法。但是,这些饲料设计和饲喂的模式都是以增加猪各个生长时期的重量为目标,注重强调各个时期饲料中的粗蛋白和消化能等指标,而忽视了让仔猪平稳、健康地从吃食母乳过渡到吃食育肥饲料这个重要环节,造成仔猪断奶后应激、死亡率增加、生长停滞,影响育肥效果,延长出栏时间,最终整体经济效益得不到保障。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肥猪的饲喂方法,该方法突破了传统的饲养模式,按照猪的生理发育特点设计饲料,采用该方法饲养肥猪,猪增重快、料肉比低、节省饲料。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肥猪的饲喂方法,按照猪的不同生长阶段饲喂不同的饲料,将猪的生长分为成活阶段、发育阶段、增重阶段,所述成活阶段为7日龄至38日龄,发育阶段为39日龄至50日龄,增重阶段为51日龄至175日龄,成活阶段饲喂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的饲料,发育阶段饲喂具有促进猪各系统功能完善的饲料,增重阶段饲喂促进猪增重的全价饲料。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的饲料为含有鱼粉、蔗糖、赖氨酸、肠膜蛋白、奶酪粉、血浆蛋白粉、乳清粉、食盐、乳猪预混料、膨化大豆、乳碳钙、膨化大米粉、缓释氧化锌、葡萄糖、酸化剂、磷酸二氢钙的饲料,所述乳猪预混料,包括一种以上的以下组份:苏氨酸、胆碱、猪用维生素预混料、赛克灵、饲乐酶、植酸酶、甜味剂、益菌乐、微囊丁酸钠、山道喹、蛋氨酸、色氨酸、复合微量元素、胆汁酸、赛粘素、硫酸粘杆菌素及沸石粉。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促进猪各系统功能完善的饲料为含有鱼粉、磷酸氢钙、植物油、蔗糖、赖氨酸、肠膜蛋白、玉米、豆粕、食盐、仔猪预混料、膨化大豆、膨化玉米、乳酸钙、酸化剂的饲料,所述仔猪预混料,包括一种以上的以下组份:猪用微量元素、猪用多种维生素、甜味素、赛克灵、抗敌素。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成活阶段饲喂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的饲料3公斤;发育阶段饲喂促进猪各系统功能完善的饲料10公斤;增重阶段饲喂促进猪增重的全价饲料250公斤。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成活阶段饲喂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的饲料3公斤;发育阶段饲喂促进猪各系统功能完善的饲料10公斤;增重阶段饲喂促进猪增重的全价饲料240公斤,所述全价饲料由60公斤仔猪浓缩料和180公斤玉米面混合而成。
有益效果:在本发明中由于按照猪的生理发育特点将猪的生长分为:成活阶段、发育阶段、增重阶段,按照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特性饲喂具有针对性的功能饲料,突破了传统的按照猪的体重划分阶段确定饲料的饲养模式,使猪在由母乳喂养到饲料饲养的转换过程中能平稳地过渡,避免由于断奶产生应激反应,造成成活率低、生长停滞等不利影响,使猪以最佳的健康状态进入到增重阶段,达到快速育肥、降低料肉比、节省饲料的目的。在本发明中,由于在成活阶段选择了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的饲料,弥补了此阶段猪自身的免疫力不足、肠胃消化功能不足的缺点,提高了猪的成活率;由于在发育阶段选择饲喂促进猪各系统功能完善的饲料,进一步完善猪的消化系统,形成强大的消化功能,利于猪的下阶段增重,同时,也使猪的肌肉、骨骼等系统进一步完善,使猪能适应养殖的环境和饲料,快速增重;由于科学地限定了各阶段的饲料供给数量,实现了数字化精准控制,在合理地利用猪的消化能力的同时提高了胴体质量,也避免了饲料浪费,更便于养殖业主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唐人神曙光农牧集团大农友饲料有限公司,未经辽宁唐人神曙光农牧集团大农友饲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54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