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05986.7 | 申请日: | 201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2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蔚;俞军;石亦欣;刘枫;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5/00 | 分类号: | H04B5/00;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骆苏华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传输 方法 | ||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非接触前端模块通过非接触通信场从非接触识别设备获取包含第一数据的经第一载波频率的ASK调制的具有曼彻斯特编码或非归零电平编码第一信号;
非接触前端模块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解调后获得第一数据;
非接触前端模块将第一数据在第二载波频率上进行重新编码后获得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包含第一数据和载波时钟信息;
非接触前端模块将第二信号通过单线连接传输至安全模块;
安全模块将第二信号表征的第一数据处理后形成第二数据;
安全模块将所述第二数据在第二载波频率上进行编码并通过负载调制方式产生第三信号;
安全模块将所述第三信号通过所述单线连接传输至非接触前端模块;
非接触前端模块将所述第三信号进行解调后获得第二数据;
非接触前端模块将第二数据转换为应答信号编码格式;
非接触前端模块将所述转换后的第二数据对非接触识别设备的场信号进行负载调制而产生第四信号,并将所述第四信号传输至非接触识别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转换为符合ISO14443标准Type B类型或ISO18092标准212KBPS或424KBPS类型的应答信号编码格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由第一数据经过实时重新编码所产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重新编码具体是采用脉宽调制编码方法,将幅度调制信号转换为脉宽调制的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波频率是所述第一载波频率的二分频至六十四分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波频率是所述第一载波频率的八分频。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波频率为13.56MHz,且在通讯过程中第一载波时钟不会停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号的产生采用与标准SWP接口兼容的负载电流调制方法,且其信号包含848k副载波BPSK调制信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接触前端模块对第一数据或第二数据的传输为实时传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模块将第二信号表征的第一数据处理后形成第二数据具体是安全模块将第二信号表征的第一数据经过包括解调、解码和进一步数据处理后形成第二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598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