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防小儿中耳炎的药枕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06183.3 | 申请日: | 201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8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郭伟基托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伟基托夫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A61K36/884;A61P2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防 小儿 中耳炎 药枕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枕头,特别是一种预防小儿中耳炎的药枕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耳炎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在小儿中发病率很高。据国外流行病学数据显示,80%学龄前小儿患有咽鼓管功能异常并伴有中耳炎症状的传导性聋。本病以渗出液(MEE)滞留在中耳腔内而无急性感染症状和体征为特征。若防治不当,可造成中耳粘连、听力下降,影响小儿语言发育。中耳炎常发作于6岁以下小儿,是由浅显伤风或咽喉污染所激起的并发症。耳鼻喉专家指出:父母要预防小儿引发中耳炎,就要关注其睡眠状态。当小儿出现发烧、鼻塞、咳嗽、腹泻等病状,要将其头部枕头稍垫高,使贮蓄堆集于鼻腔内的黏液不至于流到咽鼓管内,以减轻小儿鼻腔的肿胀和梗塞来避免中耳炎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小儿中耳炎的药枕及制备方法,可使小儿在获得充足睡眠时,预防中耳炎和浅显伤风及咽喉污染所激起的中耳炎并发症。
本发明技术的方案是:
一种预防小儿中耳炎的药枕及制备方法,是由枕套、枕芯、中药袋构成的,套枕为全棉制造的中低外高结构,使小儿睡眠时头部枕于略高位置,旨在使贮蓄堆集于鼻腔内的黏液不至于流到咽鼓管内,从而减轻鼻腔的肿胀和梗塞以避免中耳炎的发生。枕芯则以天然羽绒毛为材料,舒适、柔软,使小儿能得到充足的睡眠,其枕芯中间留有一个带拉链的封口,便于放置预防中耳炎的中药袋。中药袋由纱布包裹,其中药组分(重量比)组成如下:
柴胡10-20克、栀子10-20克、黄芩10-15克、泽泻10-20克、车前草10-18克、木通10-18克、蒲公英10-18克、枳实10-15克、甘草4-12克。
最佳组成为:
柴胡15克、栀子15克、黄芩10克、泽泻10克、车前草12克、木通15克、蒲公英10克、枳实10克、甘草10克。
一种预防小儿中耳炎的药枕及制备方法,其药枕的制备工艺步骤为:将上述重量比中药混合粉碎研磨后,用80目纱网过筛成细粉末。置于200目纱布的包裹内,包裹放入枕芯中,枕芯装入枕套中即为本发明的药枕。使用时,无论小儿采用侧睡或正睡的姿势,中药袋中的细小微粒由于受到头部的压力和体温发散出来,通过小儿的呼吸作用及空气的循环流动进入到小儿鼻中,达到药枕和中药同步预防小儿中耳炎的目的。
本发明一种预防小儿中耳炎的药枕及制备方法,其选用的各种中药的药性归经及作用:
柴胡: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的功效。可治疗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198页
栀子:性味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可治疗热病心烦,黄疽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173页
黄芩:性味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人解毒,止血的功效。可治疗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211页
泽泻:性味甘,寒。归肾、膀胱经。具有利小便,清湿热的功效。可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158页
车前草:性味甘,寒。归肝、肾、肺、小肠经。具有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的功效。可治疗水肿尿少,热淋涩痛,暑湿泻痢,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46页
木通:性味苦,微寒。归心、小肠、膀胱经。具有清心火,利小便的功效。可治疗胸中烦热,喉疾咽痛,尿赤,五淋,水肿,周身挛痛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43页
蒲公英:性味苦、甘,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可治疗疔疮肿毒,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痛,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244页
枳实:性味苦、辛、酸,温。归脾、胃经。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的功效。可治疗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胃下垂.脱肛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172页
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的功效。可治疗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59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伟基托夫,未经郭伟基托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61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城市供水管道漏失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睡眠保健药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