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壳斗抗氧化剂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07061.6 | 申请日: | 2010-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1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马超;刘玉军;史玲玲;王建中;梁冀;李云;王新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5/34 | 分类号: | C09K15/34;A23L3/3427;A61P39/06;A61K36/185;A61K8/97;A61Q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叶凡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氧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产品的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壳斗科植物壳斗抗氧化剂的提取和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涉及壳斗抗氧化剂提取物的用途。
背景技术
壳斗科(Fagaceae)又名山毛榉科,分布广泛,在我国有栗属(Castanea)、锥属(Castanopsis)、水青冈属(Fagus)、柯属(Lithocarpus)、栎属(Quercus)、三棱栎属(Trigonobalanus)等,约300种,其中,常见的有板栗、麻栎、栓皮栎等。壳斗又称总苞、刺苞或苞壳,内含2-3个坚果,呈杯状或囊状,壳斗半包或全包坚果,外有鳞片或刺,成熟时不裂,瓣裂或撕裂,其内坚果的果皮称为壳,有别于壳斗。
壳斗科中分布最广,产量最大的是板栗,俗称栗子,其甘甜芳香,含淀粉、蛋白质、糖、粗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脂肪含量是有壳类果实中最低的,普遍用于食品加工,是健胃补肾、延年益寿的上等果品。随着板栗等壳斗科植物的种植面积和深加工不断深入,板栗等坚果的产量不断增加,壳斗的产量也急剧增加。但是,目前对壳斗类资源的应用还比较少,除橡碗等少量用作提取栲胶的原料外,大部分作为垃圾抛弃,未得到充分利用。据《中药大辞典》记载,板栗壳斗性甘、平,味涩,无毒,具有健脾益气、补肾强筋、散结解毒之功效,可以治疗丹毒、肿毒、瘰疬等疾病;板栗壳斗在民间常作为抗菌、抗炎药物得到应用。因此,深入挖掘板栗壳斗潜在利用价值,尤其是其潜在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及增加林农收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于板栗壳斗的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例如,1991年吴龙云等从板栗壳斗中首次分离得到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4-hydtoxy-3-methoxybenzoic acid)和没食子酸乙酯(ethyl gallate);2006年,杨志斌等研究发现,板栗壳斗中单宁含量为18%,其水提物中单宁含量为40%;2009年焦启扬等人从板栗壳斗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8个化学成分,包括5-羟甲基糠醛、没食子酸、对羟基苯甲酸、对苯二酚、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莽草酸、豆甾-4-烯-6β-3-酮、Ganschisandrin、齐墩果酸、山柰酚-3-O-(6″-反式-对-香豆酰基)-β-D-葡萄吡喃糖苷、山柰酚-3-O-(6″,4″-双-反式-对-香豆酰基)-β-D-葡萄吡喃糖苷、2-羟基-丁二酸二丁酯、槲皮素、大黄素、3′,3″-dimethoxylarreatricin、原儿茶酸、乌索酸、山柰酚等;沈阳药科大学焦启阳等人对板栗壳斗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了体外抗菌实验,结果显示板栗壳斗的95%乙醇提取物的总浸膏及萃取后水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藤黄微球菌均有一定抗菌活性;2009年5月举行的第九届国际化学与过程工程会议上,西班牙的G.Vazquez等发表了关于欧洲栗(Ccastanea sativa)壳斗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板栗壳斗水提物中总酚的提取率可以达到21%,提取物中总酚含量可以达到38%,且表现出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和抗氧化活性(FRAP测定法、DPPH测定法以及ABTS测定法),该提取物的数均分子量与重均分子量分别为1388Da与2122Da,提示其化学组成中含有较多大分子量的酚类物质,如单宁等。1999年沈阳药科大学中药系周应军等在《沈阳药科大学学报》发表《巴东栎化学成分研究》,报道了巴东栎叶片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胡萝卜甙、槲皮素、山奈酚及其苷类;2010年郑州大学药学院贾陆等在《中国医药工业杂志》发表了《板栗壳化学成分研究》,结果显示板栗壳中含有的酚类物质主要为分子量较小的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对羟基桂皮酸甲酯及芦丁等黄酮类物质;2010年7月沈阳药科大学高丽梅等在《沈阳药科大学学报》发表了《板栗花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板栗花中主要为黄酮及其甙类物质,如山奈酚、槲皮素及其甙类,另含有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等简单酚类物质。这些研究结果显示,以板栗、巴东栎等为代表的壳斗科植物,其壳、壳斗、叶片由于生理功能的不同,其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种类也不同,尤其是壳斗提取物中含有大量分子量较大的酚类物质,而这与已经报道的壳、花和叶片中含有的酚类成分的种类有较大区别。在前期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壳斗中含有得酚类物质70%以上为分子量较大单宁类成分,不同于板栗壳、花和叶片,且这些成分在体内与体外实验中均表现出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和抗氧化活性,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这些成分在粗提物中含量较低,因此急需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对其中的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和富集,且提取纯化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丙酮等有毒溶剂的污染,从而利于其在食品、化妆品和医药领域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70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