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倾倒并可自动复位的公路防眩板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07255.6 | 申请日: | 2010-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2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钱怀风;邝仲平;汪才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方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7/06 | 分类号: | E01F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谢亮;王志刚 |
地址: | 330025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倾倒 自动 复位 公路 防眩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路防眩光装置,特别是一种可倾倒并可自动复位的公路防眩板,尤其适用于高速公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速公路均为双向车道,双向车道之间依靠隔离带分隔开。汽车夜间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车头的大灯需要打开,加之车速较快,会车时驾驶员极易产生眩光,诱发交通事故。因此,对于一些没有绿化带的高速公路隔离带,必须安装防眩光装置,以便遮挡相向而来的车辆的大灯灯光。
目前,人们主要通过在高速公路隔离带上设置防眩板来解决会车时驾驶员眩光的问题。申请号为01247948.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公路防眩板。该公路防眩板包括防眩板板体和防眩板底座,防眩板底座上制有带密封盖的螺栓孔,防眩板板体的下部和防眩板底座之间采用可拆装式组合连接,可将固定螺栓密封在孔中。该发明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便于组合安装,并且对防止固定螺栓的腐蚀具有一定效果。
然而,上述公路防眩板在投入实际使用后,时常会被大货车侧面的帆布或绳子挂住,进而导致几十片甚至上百片防眩板的折断。这极大地增加了公路运营者的维护成本,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被折断的防眩板碎片给高速公路上的行驶车辆带来了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公路防眩板,其克服了现有公路防眩板因板体部分与底座部分刚性固接而容易被挂断折损的缺陷,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沿着力作用的方向倾倒,并能够在外力消失后自动复位。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倾倒并可自动复位的公路防眩板,其包括板体部分和底座部分。所述底座部分包括转动座、固定座、螺栓、定位元件部分和回位元件部分。所述定位元件部分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压簧调节螺母、两个压簧座和一个压簧。所述回位元件部分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对扭簧。所述板体部分垂直固定在所述转动座之上。所述螺栓与所述固定座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所述螺栓还与所述移动座通过装配孔配合,使所述移动座可以在所述螺栓上旋转。所述压簧调节螺母旋合在所述螺栓的螺纹之上。所述压簧两端分别对称地焊接一个所述压簧座。所述压簧和所述压簧座全部套置在所述螺栓有螺纹的一侧,其中一个压簧座紧压压簧调节螺母,另一个压簧座紧压转动座的一侧。所述转动座一侧紧压压簧座,另一侧紧压所述固定座,其中紧压固定座的一侧开有定位孔,该定位孔能够与固定座上的定位钢珠相配合。所述扭簧反向套置在转动座与固定座之间的螺栓上。
优选的是,所述回位元件部分带有一对扭簧,这样有利于简化结构、节约生产成本。一种替代方案是,所述回位元件部分带有两对扭簧,以便提高工作可靠性,避免因为某个扭簧损坏而造成的防眩板回位失效。
优选的是,所述定位元件部分带有两个对顶的压簧调节螺母,以便实现双螺母防松。
本发明的可倾倒并可自动复位的公路防眩板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板体部分能够相对于固定座转动,板体部分不会被汽车挂断折损,使高速公路运营者的维护成本明显降低;同时,由于路面上防眩板碎片的减少,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得到了有效提高;此外,本发明底座部分的结构可靠,工艺性好,制造价格低廉。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便于理解,现在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的可倾倒并可自动复位的公路防眩板的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可倾倒并可自动复位的公路防眩板的优选实施例的转动底座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可倾倒并可自动复位的公路防眩板的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1.固定座,2.定位钢珠,3.转动座,4.压簧调节螺母,5.螺栓,6.压簧,7.压簧座,8.扭簧,9.定位孔,10.板体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所采用的描述方位的词语“上”、“下”、“左”、“右”等均是为了说明的方便,基于附图中图面所示的方位而言的,在实际装置中这些方位可能由于装置的摆放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方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方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72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