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浮式悬置总成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08915.2 | 申请日: | 201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5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松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N15/00 | 分类号: | H02N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何文彬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浮式 悬置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悬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磁浮式悬置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上发动机、电动压缩机、驱动电机等动力装置的悬置总成通常由橡胶软垫作为减震的悬置元件。现有的技术是从动部件和被动部件分别与两块金属板刚性连接,两块金属板之间加入橡胶块,利用橡胶块的伸缩特性、弹性、韧性来实现减震、隔震和平衡的功能。具体结构上通常是将加热软化的橡胶材料注入到上两个金属垫板之间的空腔内,冷却后金属板就完全与橡胶粘合为一体。这类悬置对主动件的振动衰减的能力与金属板件连接的橡胶块的刚度有关,通常橡胶块的刚度越低振动衰减效果越好,但同时橡胶块刚度太小,悬置强度变小,受力不好,振动引起的位移变大;所以这类悬置的减震效果很多时候还是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求。而且橡胶块属于化学物品,生产和使用不利于环保,而且还容易老化;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悬置总成中使用橡胶软垫作为减震的悬置元件,悬置刚度和强度之间存在矛盾,减震效果不理想,且材料不环保,且容易老化,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悬置刚度与强度之间的矛盾,提高悬置的减震隔音效果,延长使用寿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浮式悬置总成。
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磁浮式悬置总成,包括平行布置的永磁体A和永磁体C,以及位于所述永磁体A和所述永磁体C之间的永磁体B,所述永磁体B的中心上设置有推力杆,所述推力杆的外端部穿过所述永磁体A或所述永磁体C的中心并延伸至所述永磁体A或所述永磁体C的外侧,所述永磁体A和所述永磁体B以及所述永磁体B和所述永磁体C之间的相邻侧面磁极相同。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所述永磁体A的外侧还设置有端盖A。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所述永磁体A和所述端盖A固定连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所述永磁体C的外侧还设置有端盖C。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端盖C与所述永磁体C固定连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端盖A和所述端盖C之间焊接或通过螺栓连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所述永磁体B和所述推力杆螺纹连接或刚性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推力杆与发动机等动力装置主动件刚性连接,推力杆另一侧的永磁体或端盖与车身、车架等被动件刚性固定即可;根据磁铁同极相斥的原理,将三块永磁铁之间按照同磁极相对布置,通过永磁铁的磁场力传递振动和主动件的外力,在这个装置中,由于主动件和从动件之间没有任何的刚性连接,所以它的减震和降噪效果将大大提高,且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悬置刚度与强度之间的矛盾,同时延长悬置元件或悬置总成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侧视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组件列表如下:
1、端盖A;2、永磁体A;3、永磁体B;4、永磁体C;5、端盖C;6、推力杆;7、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磁浮式悬置总成,包括平行布置的永磁体A2和永磁体C4,以及位于永磁体A2和永磁体C4之间的永磁体B3,永磁体B3的中心上设置有推力杆6,推力杆6的外端部穿过永磁体C4的中心并延伸至永磁体C4的外侧,永磁体A2和永磁体B3以及永磁体B3和永磁体C4之间的相邻侧面磁极相同。
永磁体A2的外侧还设置有端盖A1;永磁体A2和端盖A1固定连接。
永磁体C3的外侧还设置有端盖C5;端盖C5与永磁体C3固定连接;推力杆6的外端部穿过端盖C5的中心并延伸至端盖C5的外侧。
端盖A1和端盖C5通过螺栓7连接。
永磁体B3和推力杆6刚性连接。
永磁体A2和永磁体B3之间的相邻侧面的磁极均为S极;永磁体B3和永磁体C4之间的相邻侧面的磁极均为N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89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