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RFID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09490.7 | 申请日: | 201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4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江善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万维博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梁永宏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第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rfid 档案 信息资源 管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国家的核心资源。目前,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包括有传统的纸质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和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两种方式。
传统的纸质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方法是以收集各种类型的档案资料,系统的加以整理和保存,并根据利用者的需要提供各种档案信息服务。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是将分散于不同形式载体的档案信息资源经过有序整理后,以数字化方式存储,并以网络化方式传递的信息系统,它是信息自动化和传播网络化的产物。数字档案馆是随着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发展,带来的经济、贸易、信息传播全球化而产生发展的。从计算机的诞生到今天的发展历程,总体不过半个世纪,但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发展,其伴生的数字档案馆从提出、产生、发展至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其突出的特点是数字化存储,多媒体处理和网络化传输,服务上表现为快捷、便利,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只要有终端接收设备和条件,随时可以获得所需服务,打破了时空制约,超越了历史上任何新技术的发展速度。
在新的数字时代,档案馆将面临着全新的技术和全新的服务环境和方式,但是,档案馆的本质属性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电子技术、数字化手段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档案馆的文化积累、文化加工、文化传播的功能。
现有技术中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方法,普遍采用档案编码配合软件平台的技术手段,一直没有实现配置档案的“电子身份证”,因此,对于档案实体的管理一直存在着以下问题:错位档案长久丢失、历史档案难以查找、档案难以清点等,而且管理工作需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亟需提供一种能够高速盘点,而且具有快速查找、定位、顺架、分拣功能的基于RFID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高速盘点,而且具有快速查找、定位、顺架、分拣功能的基于RFID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基于RFID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待存入的数据信息写入RFID电子标签;
步骤二,将RFID电子标签与档案实体进行绑定;
步骤三,通过RFID读写器向RFID电子标签发送射频信号进行识别;
步骤四,当RFID电子标签进入射频信号的识别区域时,RFID读写器对识别到的RFID电子标签所包含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
步骤五,将处理后的RFID电子标签所包含的数据信息,通过天线或者可移动的数据存储装置来获取RFID电子标签上的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信息转化为数据传递到移动终端计算机。
其中,所述步骤一中的数据信息为可转换为数字化的数据信息。
其中,所述数据信息为指纹、掌声、签字、声音或者文字。
其中,所述RFID电子标签的内存为256~2048bits,其内存空间可容纳256~2048个字母字符或者128~1024个汉字。
其中,所述步骤二为:通过将RFID电子标签贴覆于档案实体的表面或者贴覆于装档案实体的文件夹进行RFID电子标签与档案实体的绑定。
其中,所述步骤四为:当RFID电子标签进入射频信号的识别区域时,RFID读写器对识别到的RFID电子标签所包含的数据信息通过解码板进行解码处理。
其中,所述步骤五中的可移动的数据存储装置为读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万维博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万维博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94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