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高散热性能的紧固件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10234.X | 申请日: | 201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2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碳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15/00 | 分类号: | F16B15/00;F16B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4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散热 性能 紧固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高散热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机械、电力、通信、化工等诸多领域,在产品的加工、生产的过程中,以及使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数量不同的热量。而且,所产生的热量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散发的话,则会对产品的加工及使用,均有可能造成影响。
目前广泛使用有各种各样的散热材料。不同类型的散热材料,会具有不同的性能。比如说,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良好,特别是其中的一部分金属材料,如铜、铝、银等,其导热性能尤其良好。比如,铜质的散热器、铝质的散热器,都应用非常普遍。
下面列举一下常用的一些散热材料的热导率性能:
铝:237W/m·K;
铜:401W/m·K;
银:420W/m·K;
金:318W/m·K。
因为价格因素,当前使用的绝大多数散热器,是采用铜质材料或者铝制材料来制造的;但有一些特殊场所,也使用银质或金质材料,来用作散热材料。散热器的形状与结构、尺寸等,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互有不同。比如,各种CUP上使用的散热器,以及电路板上使用的散热器,大多是具有波浪形散热沟槽的散热器件。
而在本发明中,会应用到具有高散热性能的膜材料。
其中,利用碳成分所制作的高散热石墨膜,具有很高的散热能力,可以达到:1500~1750W/m·K。
而目前作为研究热点的石墨烯材料,则具有更加强大的散热能力,其热导率约为5000W/m·K。
如此高散热率的膜材料,为各种的产品中的散热器材,提供了新的选择。
现有用于契合、固定多个物体的紧固件,导热性能较差,散热时通常利用自身材料的导热性能。使用时,不利于将同待固定物体间摩擦产生的热量导出;固定后,不利于将物体内部的热量导出。
本发明希望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一种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散热性能的紧固件及其制造方法,该紧固件内部有高散热膜片,有利于将使用时摩擦产生的热量以及固定后物体的内部热量导出。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高散热性能的紧固件由紧固件主体,以及封装在紧固件主体内的高散热膜片两部分组成。
优选的,所述的高散热膜,为高散热石墨膜和石墨烯膜两者至少其一。
优选的,所述的高散热膜片,为条状,厚度在1-300微米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高散热膜片,为长条形状的卷筒结构。
优选的,当所述的高散热膜片为条状时,在紧固件主体内的封装结构为以下两种结构类型其一,
结构1,从紧固件的帽状结构一端的两侧延伸于外,具有高散热膜片延伸体;
结构2,延长到紧固件的帽状结构处。
优选的,上述结构1中,从紧固件一端的两侧延伸于外,延伸长度为1cm~10cm。
优选的,所述的紧固件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置放高散热膜片的孔洞。
优选的,所述的紧固件为钉子,高散热膜片延伸于钉帽之上或之外;或螺丝钉,高散热膜片延伸于螺丝钉帽之上或之外;或螺栓,高散热膜片延伸于螺栓帽之上或之外。
相应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高散热性能的紧固件的制造方法为以下两种制造方式其一:
方式一包括有如下步骤,
步骤1,在紧固件内打孔,制作含有孔洞的紧固件主体;
步骤2,将高散热膜片置放于含有孔洞的紧固件主体中,整体成型。
方式二包括有如下步骤,
步骤1,制作两片或两片以上的内置沟槽的紧固件主体部件;
步骤2,将高散热膜片置放于紧固件主体部件中的沟槽中;
步骤3,将紧固件主体部件拼装成紧固件主体的整体形状;
步骤4,将拼装好的各紧固件主体部件热熔固定。
优选的,对于上述制造方式一,所述的紧固件主体上,所打的孔的深度靠近于紧固件的最深位置处。
优选的,对于上述制造方式一,所述的整体成型的方式,是将紧固件上的容放有高散热膜片的孔洞,封装上帽状结构。
优选的,上述一种具有高散热性能的紧固件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的高散热膜,为高导热石墨膜和石墨烯膜两者至少其一。
优选的,上述一种具有高散热性能的紧固件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的高散热膜片,为条形片状结构,或长条形状的卷筒结构。
优选的,上述一种具有高散热性能的紧固件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的高散热膜片在紧固件主体内的封装结构为以下两种结构类型其一,
结构1,从紧固件的帽状结构一端的两侧延伸于外,具有高散热膜片延伸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碳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常州碳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02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猫驱鼠器
- 下一篇:一种LED支架自动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