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疗仪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10318.3 | 申请日: | 201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86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叶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国强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A61M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李贺香 |
地址: | 518172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疗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涉及一种热疗仪。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第87201514号(专利申请日:1987年5月9日;专利申请人:山东中医学院)公开了一种穴位热疗器。其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有一袖珍外壳,内装有直流电源,接一个由可调电位器控制的调制线路,通过一较长的软线联接一个电热板,后者的外面装有一层防腐绝缘膜。此电热板可放置于人体的任何一个“经穴”,通过加热和施以药物对机体的“经穴”进行调节,进而调整机体,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以上技术方案是利用中医穴位刺激原理,通过电热板对使用者局部穴位施以透热刺激。该技术方案缺陷在于,作为一款电子仪器,其主要功能通过电热板发热对穴位进行单一刺激,这是一种物理意义上的热疗,并未配伍相应的药剂,故而疗效有限。
在现有技术中,仅以热疗功能为主的医疗仪器包括远红外线等种类繁多,并无突出的新颖性与价值功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将不同配伍的中药药剂与透热疗法相结合热疗仪。本发明的热疗仪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热疗仪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的至少一个蒸汽导管和设置在所述外壳下部的贮液箱,所述外壳包括上罩和下罩,所述上罩设置有控制面板和注液口,在所述注液口外设置有注液口盖,在所述外壳中设置有注液通道和至少一个导汽通道,所述注液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注液口和贮液箱连接,所述导汽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蒸汽导管和贮液箱连接,所述贮液箱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由所述控制面板控制的电热管。
优选地,所述蒸汽导管包括内外双层管,内管为橡胶管,外管为金属管。
优选地,在所述橡胶管的出口端的下部设置有过滤塞,所述过滤塞中设置有海绵类材料。
优选地,所述蒸汽导管的入口端设置控制所述蒸汽导管开启或封闭的电磁阀。
优选地,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控制电热管加热温度和蒸汽导管工作数量的开关。
优选地,所述开关通过控制所述电磁阀来控制蒸汽导管的工作数量。
优选地,所述注液通道中设置有漏斗和过滤网。
优选地,所述漏斗为筛漏隔漏斗。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下端设置有升降支架,所述升降支架下端设置有安装有万向轮的底座。
优选地,其中一个导汽通道通过所述注液通道与所述贮液箱连通。
本发明的热疗仪的有益效果如下。
与现有技术、现有产品相比较,本发明的优越性在于提供一种简化的热疗手段。
1、可调节药物配方
根据症状、针对不同病症理疗需求来对中药进行配伍使用而制备药液,实现了中医辨证,应用及诊疗范围得到了极大拓展。
2、药物配方与穴位雾化配合
与传统的中药贴敷、擦拭等外用手段不同,利用穴位雾化熏蒸方法获得了最充分的外用渗透。
3、可实现多位置可移动的理疗
多蒸汽导管指向多诊疗穴位且可自由组合,可调节理疗的位置和方向,将更充分而广泛地解决更不同患者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热疗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热疗仪的蒸汽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壳;2、蒸汽导管;3、贮液箱;4、控制面板;5、注液口;6、注液口盖;7、注液通道;8、导汽通道;9、电热管;10、橡胶管;11、金属管;12、过滤塞;13、电磁阀;14、支架;15、散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热疗仪,其具有外壳,在外壳的侧部设置有六个蒸汽导管,每个蒸汽导管包括内外双层管,内管为橡胶管,外管为金属管。在橡胶管的出口端的下部设置有铜质过滤塞,过滤塞中设置有海绵类材料,该海绵类材料能够吸收随蒸汽进入橡胶管的药液,以防止药液从管口喷出灼伤使用者。蒸汽导管的入口端设置控制蒸汽导管开启或封闭的电磁阀。在外罩的后部的下侧还设置有散热装置。
在外壳下部连接有贮液箱。外壳包括上罩和下罩,上罩设置有控制面板和注液口,在注液口外设置有注液口盖,在外壳中设置有注液通道和六个导汽通道。注液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注液口和贮液箱连接,注液通道中设置有筛漏隔漏斗和过滤网。导汽通道的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蒸汽导管和贮液箱连接,贮液箱中设置有三个由控制面板控制的电热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国强,未经叶国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03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