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丙烷转化制芳烃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10460.8 | 申请日: | 201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1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周游;魏迎旭;刘中民;常福祥;孙新德;张莹;李金哲;陈景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15/04 | 分类号: | C07C15/04;C07C15/06;C07C15/073;C07C15/08;C07C15/107;C07C2/76;B01J29/44;B01J29/46;B01J29/4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促进 丙烷 转化 芳烃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丙烷转化制芳烃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化工生产的原料严重依赖石油,而石油和煤炭资源日益减少;芳烃作为液体燃料、溶剂、化工原料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以天然气为代表的低碳烷烃在地球上的储量非常大,但由于低碳烷烃结构和性质相对稳定,直接转化较少有突破,如能通过某种方式提高低碳烷烃的转化,在资源、能源、技术和经济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长期以来低碳烷烃绝大部分都是作为燃料使用,丙烷作为天然气加工和石油化工过程的副产物、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亦是如此。
丙烷转化方面已经进行过很多的研究,但限于其分子的稳定性,难以活化转化。因此,能够找到一种提高丙烷等化学性质稳定的烷烃分子活化转化的方法,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烃类的裂解是吸热过程,甲醇制烃类过程是强放热过程,这两个过程如果在一个体系中进行,可以平衡烃类裂解的强吸热和甲醇制烃类过程的强放热带来的负面影响。本实验室曾发展出一种耦合的石油烃类催化裂解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CN02152480.7.B),利用有机含氧化合物(甲醇、二甲醚等)与石油烃类在流化床中耦合反应,可以在维持低碳烯烃收率不变的条件下降低反应、再生器温度或降低剂油比、水水油比;通过耦合反应原料的配比控制催化剂的积碳量、热量平衡,提高过程效率。
丙烷的裂解也是强吸热过程,当丙烷裂解与甲醇制烃类过程在一个体系中进行,当满足某一原料配比时,可以让体系的反应热效近似为零,但丙烷的转化率低,其中甲醇对丙烷的化学影响未提及(高志贤等,甲醇/丙烷在ZSM-5分子筛上偶合转化过程的研究,燃料化学学报,1995,23卷,4期:390~395)。
罗门哈斯公司发明了一种通过加入CO2以提高丙烷脱氢过程中丙烯产率的方法,通过大量CO2的和少量的丙烷(典型方案:50%CO2、10%丙烷)以共进料的方式在催化剂表面反应,以提高产物丙烯的产率(CN200910002960.0.A)。主要利用的是大量CO2与丙烷脱氢中的氢气反应对平衡的拉动,以及大量CO2气氛中对催化剂的积碳的缓解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丙烷转化率、反应速率以及产物中芳烃选择性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促进丙烷转化为芳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丙烷与促进剂混合后通过含有分子筛催化剂的反应器,以提高丙烷的转化率、反应速率以及产物中芳烃选择性;所述促进剂为甲醇、二甲醚、乙醇、氯甲烷、碘甲烷、甲苯、二甲苯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所述丙烷与促进剂混合物料中,丙烷与促进剂所含碳原子数比为:丙烷/促进剂=10~500。
所述促进剂为甲醇、二甲醚、乙醇、二甲苯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
所述促进剂为甲醇、二甲醚、二甲苯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
所述促进剂为甲醇和/或二甲醚。
所述丙烷与促进剂混合物料中,丙烷与促进剂所含碳原子数比为:丙烷/促进剂=40~200。
所述分子筛催化剂为HZSM-5、HZSM-11、HZSM-22、HZSM-23、HY、HBeta中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
所述分子筛催化剂为由包含K+、Zn2+、Cr6+、Ga+、In+、Mo6+、Mg2+、Ta5+、Pt2+、Ti4+、Ag+、Ni2+、Ir3+、Pd2+、Co3+、La3+、Sn2+金属离子的化合物中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改性后的金属负载型分子筛催化剂。
所述分子筛催化剂为由包含Zn2+、Ga+、In+、Mo6+、Ta5+、Cr6+、Sn2+金属离子的化合物中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改性后的金属负载型分子筛催化剂。
改性后的金属负载型分子筛催化剂中,金属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04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