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高炉渣为主要原料的环保型干粉外墙腻子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10865.1 | 申请日: | 201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06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张瑜;林彬彬;刘意;陆文雄;麻新闻;曹栋樑;李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上海贝恒化学建材有限公司;上海海笠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5/34 | 分类号: | C09D5/3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顾勇华 |
地址: | 上海市宝山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炉渣 主要原料 环保 干粉 外墙 腻子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高炉渣为主要原料的环保型的干粉外墙腻子的制备方法,属化学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外墙腻子是一种由于外墙墙面平整度达不到要求,用于抹平墙体表面的基层处理材料。如果墙体和涂料之间的腻子的性能不好,自身开裂或者粉化的话,涂饰在外的涂料性能再优良,也不能阻止内在的开裂和粉化,影响整体的美观和质量。
随着我国建筑的飞速发展,对各种建筑材料(含建筑内外墙腻子)的需求量增加,同时对连接墙体基层和涂料饰面的外墙腻子的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利用高炉渣作为主要原料来制备性价比高的环保型干粉外墙腻子,为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高炉渣为主要原料制备环保型干粉外墙腻子的方法,为高炉渣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本发明的一种干粉外墙腻子,其特征在于,该外墙腻子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百分比为:
高炉渣 60%——80%, 水泥 5%——15%,
脱硫石膏 2%——5 % , 碳酸钙 5%——15%,
灰钙粉 2%——5% , 乳胶粉 0.5%——2.0%,
保水剂 0.1%——0.3%, 抗裂剂 0.1%——0.3%;
所述的高炉渣为经粉磨的粒化高炉渣微粉,比表面积≥500m2/kg;
所述的水泥为42.5级或5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所述的脱硫石膏为电厂烟气脱硫后所产生的废渣,经煅烧而成的半水石膏(β—CaSO4?H2O),磨细至0.045mm方孔筛筛余量≤10﹪;
所述的灰钙粉是由氯化钙、氢氧化钙和少量碳酸钙混合组成的一种活性填料,细度为325目;
所述的乳胶粉为苯乙烯—丙烯酸,丙烯酸酯、醋酸乙烯—乙烯可再分散乳胶粉中的任一种,其细度为100目;
所述的保水剂为羟乙基纤维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的任一种;
所述的抗裂剂为聚丙烯纤维。
把上述原料按上述配比称量配料,依次放入混合机中,经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即得到环保型干粉外墙腻子;使用时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即可在工程中使用;环保型干粉外墙腻子与水的重量配比为1:0.5—1:0.6。
本发明制备的环保型干粉外墙腻子,其主要原料是高炉渣,系高炉炼铁时的废渣,它具有潜在的化学活性,经过磨细后才能充分发挥其活性。我们正是利用了高炉渣的这一特性,将其作为一种活性材料制备环保型干粉外墙腻子。该环保型干粉外墙腻子,原料易得,成本低廉,同时生产工艺和设备简单,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和推广使用,并且生产出来的外墙干粉腻子具有低碳环保、耐水性、耐碱性以及良好的粘结强度等优良性能。本发明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高炉渣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叙述于后。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以制备100kg环保型干粉外墙腻子为例。按规定原料配方称量配料,各原料的重量如下:
高炉渣 60kg , 水泥 15kg ,
脱硫石膏 5 kg , 碳酸钙 15 kg ,
灰钙粉 3 kg , 乳胶粉 1.6 kg ,
保水剂 0.25 kg , 抗裂剂 0.15 kg 。
将上述各原料依次加入混合机内,充分搅拌15分钟,经充分混合均匀后,即得环保型干粉外墙腻子。使用时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后即可应用。干粉外墙腻子和水的重量比为1:0.55。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以制备100kg环保型干粉外墙腻子为例。按规定原料配方称量配料,各原料的重量如下:
高炉渣 70kg , 水泥 12kg ,
脱硫石膏 4 kg , 碳酸钙 8 kg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上海贝恒化学建材有限公司;上海海笠工贸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大学;上海贝恒化学建材有限公司;上海海笠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08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