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11202.1 | 申请日: | 201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1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胡长明;蒋明;王静;王丽芳;车佳玲;林源;朱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E02D3/12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王彩花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既有 建筑物 地基 加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人工挖孔抛石混凝土桩对既有建筑物地基进行加固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建筑物地基加固工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有基础补强加固法、加大基础底面积法、加深基础法、锚杆静压桩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灰土挤密桩法、树根桩法、坑式静压桩法、石灰桩法等。上述各方法对上部结构不能提供较大反力且地基土为黄土、地基为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以及层数较少的既有建筑地基的加固或不易施工、或在设计理论上不符合原有建筑结构与基础的特点、或存在有成本高的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有建筑地基加固方法,尤其适用于上部结构不能提供较大反力且地基土为黄土、地基为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以及层数较少的既有建筑地基的加固。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任务,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一种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施工参数:确定加固所需桩的根数、尺寸和位置;
步骤二,开挖桩孔:挖施工槽,并根据所确定的施工参数人工挖孔形成桩孔;
步骤三,浇注桩体:向挖好的桩孔中边抛入石块边倒入混凝土,并且在桩端1.5-2m处桩体扩大截面,其扩底端直径与桩身直径比D/d≤3.0,扩底端侧面的斜率a/h1为1/3-1/2,扩底端侧面斜坡矢高h2为0.10D -0.15D;在距离建筑物基础底1.5~3m处开始用膨胀混凝土浇筑;
步骤四,铺设褥垫层:在桩顶与既有建筑基础之间铺设300~500mm厚的褥垫层;
步骤五,回填夯实施工槽。
步骤三中所述石块为粒径为2~20 cm的块石或卵石。
步骤三中所述膨胀混凝土中所用膨胀剂为石膏粉、硫铝酸钙类膨胀剂、硫铝酸钙?氧化钙类膨胀剂或氧化钙类膨胀剂,其中石膏粉的掺量为5%、硫铝酸钙类膨胀剂的掺量为5%~7%、硫铝酸钙?氧化钙类膨胀剂的掺量为5%~7%、氧化钙类膨胀剂的掺量为5%~7%。
步骤四中所述褥垫层粒径≤30mm。
本发明所提供的既有建筑地基加固方法,适用于地基土为黄土且上部结构不能够提供较大反力、需要加固地基为柱下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的层数较少的建筑,方法中的桩体材料选用适当大小的石块和混凝土,既满足了加固结构的力学需求,又很大程度地降低了施工过程中水泥的使用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粉尘污染。并且在桩体顶端与基础之间浇注适当厚度的膨胀混凝土,利用其自身膨胀的特点挤压周围的土层和上部的褥垫层,使得桩体与既有建筑基础之间充分连接,保证加固结构有效的支撑上部建筑物。该方法不仅具有就地取材、水泥用量少、水化温升低、体积稳定性好,同时还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是对现有地基加固方法的一种补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抛石混凝土桩与基础连接施工示意图,图中:1、既有建筑物;2、既有建筑物基础;3、褥垫层;4、膨胀混凝土桩体;5、砖墙;6、施工槽;7、抛石混凝土桩体;
图3为本发明的扩底桩端部结构示意图,图中:D、扩底端直径;d、桩身直径;a、扩底端侧面水平长度;h1、扩底端竖直长度;h2、扩底端侧面斜坡矢高。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施工参数:对原有建筑物的设计图纸和周围环境进行深入的调查和了解,并对原有建筑物的基础的形式和尺寸进行复核,然后根据其基础的形式和受力的特点确定加固所需的桩体的根数、尺寸和位置等;
步骤二,开挖桩孔:根据所确定的桩的根数、尺寸和位置,在既有建筑物基础处开挖1~2m宽的施工槽,以便于在施工过程中有一定的操作空间,并人工挖孔形成桩孔,检验土质,清净孔底杂物;
步骤三,浇注桩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12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柱状接箍复合型抽油杆扶正器
- 下一篇:装配于轿车前端的行人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