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铁高速驱动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11322.1 | 申请日: | 201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6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彭章军;郑春桥;梁隆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南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7/18 | 分类号: | H01F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铁 高速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铁高速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电磁铁高速动作,可以广泛应用于以电磁铁为动作(脱扣)机构的设备或装置中。
背景技术
电磁铁在工业控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如电磁阀、继电器、接触器,它是一种典型的电能-机械能转换装置。图1是一个传统的典型电磁铁驱动电路,它通过三极管Q3的开关作用将电能注入电磁铁L2,完成电能-磁能-机械能的转换。
在一些应用领域(如断路器、高精度工业过程控制设备)中,要求电磁铁具有较高、甚至很高的动作速度。典型的做法是提高电磁铁的驱动电压。但在图1所示的典型电磁铁驱动电路中,驱动电压往往受到电源电压的限制而不能随意升高。如何在电源电压一定的条件下有效提升电磁铁的驱动电压以达成其高速动作的目标,是本发明解决的问题。
在电源电压一定条件下,提升电磁铁驱动电压有多种途径。如采用升压型DC/DC电路,但这样的电路结构复杂、成本偏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条件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电磁铁高速驱动电路。
根据电磁学基本原理,要实现电磁铁的高速驱动,就必须在电磁铁驱动的初始时刻向其线圈中尽可能高速地注入能量,以产生足够大的电磁力。根据这一思路,本发明在典型电磁铁驱动电路之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倍压电路,该电路在电磁铁驱动初始时刻将线圈两端的电压提升至电源电压的两倍,实现能量的高速注入,达成电磁铁高速动作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铁高速驱动电路,其包括:电磁铁驱动电路和倍压电路。
所述电磁铁驱动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一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接直流电源,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一三极管的电流输入端相连,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阳极分别与电磁铁的两端相连;所述倍压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电容、第一电阻和第二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的控制端与一限流电阻的一端相连,该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为触发信号输入端,第二三极管的电流输入端与第一电阻的一端和电容的阳极相连,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直流电源;电容的阴极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相连,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接地,第二三极管的电流输出端接地;第一三极管的控制端与第二三极管的控制端相连,第一三极管的电流输出端与电容的阴极相连。
当从所述触发信号输入端输入的触发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截止,所述直流电源通过第一电阻向电容充电,电容两端的电压为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电压的压差V。
当从所述触发信号输入端输入的触发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二三极管饱和导通,使第二三极管的电流输入端的电压接近0.6伏,由于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及第二二极管对电容放电回路的阻断及第一三极管导通的共同作用,使得瞬间施加在电磁铁两端的电压为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与所述压差V之和。由于电磁铁导通瞬间其两端电压比只有所述直流电源供电时的电压提高了近一倍,即将瞬时注入电磁铁线圈的能量比只有所述直流电源供电时注入的能量提高了近一倍,从而提高了电磁铁的动作速度。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三极管为场效应管,也可以是双极型晶体管;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三极管为双极性晶体管,也可以是场效应管;
本发明与传统的典型电磁铁驱动电路相比,明显的优势就是提高了电磁铁动作速度。与采用升压DC/DC电路的方案相比,具有电路简洁、成本低的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晰地理解,下面根据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传统的典型电磁铁驱动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磁铁高速驱动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2,本实施例的电磁铁高速驱动电路,其包括:电磁铁驱动电路和倍压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南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南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13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刚烷磺酰氯的合成
- 下一篇:一种移动终端中短信的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