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量子点级Fe3O4超顺磁性粒子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11591.8 | 申请日: | 201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3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昭良;杨曦;辛颖;蒋品;王仲鹏;李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49/08 | 分类号: | C01G49/08;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22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量子 fe sub 顺磁性 粒子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Fe3O4超顺磁性粒子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纳米量子点级Fe3O4超顺磁性粒子的制备方法,属于无机纳米材料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材料在纳米尺度表现出来的量子尺寸效应,纳米材料具有与体相材料相异的物理、化学特性。磁性纳米粒子是一类重要的纳米材料,其除了具有量子尺寸效应,还呈现出异常的磁学性质,如超顺磁性、高矫顽力、低居里温度与高磁化率等特点。Fe3O4磁性纳米粒子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磁性材料,由于其具有特殊的磁导向性、超顺磁性等特性,使其在磁记录材料、磁流体、医药、磁性颜料及催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质研究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关注。
近年来,用于制备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化学共沉淀法,高温分解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水热法、多元醇还原法、溶剂热法等。与本发明相关的合成方法利用二缩三乙二醇和乙酰丙酮铁(Fe(acac)3)经多羟基还原法制备了超顺磁性Fe3O4的纳米粒子(W. Cai, J. Wan, J. Colloid Interface Sci. 2007, 305: 366),粒径在5 nm以上;采用溶剂热反应,以氯化铁(FeCl3)为前驱物,在油酸和十二烷醇存在的条件下制备出粒径为5~13 nm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S. Si, C. Li, X. Wang, D. Yu, Q. Peng, Y. Li, Cryst. Growth Des. 2005, 5: 391);利用环己胺、聚乙烯醚、氢氧化钠、氨水、硫酸亚铁和硝酸铁,经微乳法制备了Fe3O4纳米粒子(Z. Zhou, J. Wang, X. Liu, H. Chan, J. Mater. Chem. 2001, 11: 1704),粒径在10 nm以下;采用高温分解乙酰丙酮铁和油酸铁的混合物制备出粒径为5~11 nm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A. Roca, M. Morales, K. Grady, C. Serna, Nanotechnology 2006, 17: 2783);利用乙醇、油酸、油胺和乙酰丙酮铁制备了单分散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S. Sun, H. Zeng, J. Am. Chem. Soc. 2002, 124: 8204),粒径为3~20 nm;采用溶胶-凝胶法,利用乙二醇和硝酸铁制备了Fe3O4纳米粒子(J. Xu, H. Yang, W. Fu, K. Du, Y. Sui, J. Chen, Y. Zeng, M. Li, G. Zou, J. Magn. Magn. Mater. 2007, 309: 307)。以上方法均能得到单分散的Fe3O4纳米粒子,且粒径可控,但这些方法对实验设备和制备条件要求较高,原料有机铁化合物和反应溶剂等有机物毒性大,价格昂贵,产量较低,合成周期较长,因而限制其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纳米量子点级Fe3O4超顺磁性粒子的制备方法,本方法得到的纳米颗粒在5 nm以下,并且Fe3O4纳米颗粒可用碱(如氨水)和醇(如乙醇)沉淀下来,比表面积高达190 m2/g,并能再次分散到有机溶剂中,便于保藏运输。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一种纳米量子点级Fe3O4超顺磁性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 将三价铁金属盐加入到醇醚中,配成铁离子浓度为0.01~0.5 mol/L的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15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