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液废弃物富氧生物处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11800.9 | 申请日: | 201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3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崔维;龙祎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维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F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白云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西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弃物 生物 处理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固液废弃物富氧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固液废弃物、畜禽养殖粪便、干掺料按质量比8:1:1~7:1:2进行混合,并加入矿物掺加料混合均匀形成固液废弃物混合物料(1),矿物掺加料的添加量为干掺料重量的0.1~5%;
步骤二,槽式生物富氧发酵,将固液废弃物混合物料(1)运至发酵车间的发酵槽(2)内,在物料发酵过程中充入含氧量>40%的混配气体使物料快速升温进行充分好氧发酵,并在物料发酵过程中通过动力机械搅拌使物料始终处于富氧状态,发酵温度保持在50~70℃之间,发酵时间为4~8天,使物料发酵至含水率降到55%以下;
步骤三,条垛式生物发酵,将经过槽式生物富氧发酵的固液废弃物混合物料(1)摊成长条形料堆,每天通过动力机械搅拌使物料始终处于富氧状态,发酵时间为4~8天,直至含水率降到30%以下;
步骤四,与其他营养素添加剂混配、造粒、包装,配制成针对不同用途的特征有机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废弃物富氧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掺料是粉碎后的粘土、农业废弃物和园林废弃物的混合物,其混合质量比为:5~8:1:5~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废弃物富氧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物掺加料为粘土、麦饭石粉、硅藻土粉、火山岩粉、珍珠岩粉、沸石粉、坡缕石粉、海泡石粉、硅灰石粉、蛇纹石粉和蛭石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固液废弃物富氧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通过强制沟槽式送风系统和管式引风系统,使固液废弃物混合物料处于流动的气流中进行气体交换,所置换出的废气送至除臭系统;固液废弃物混合物料在发酵槽内的铺放厚度为60~100cm。
5.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固液废弃物富氧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固液废弃物混合物料的堆放宽度为1.5~2.0米,高度为0.5~1.0米。
6.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固液废弃物富氧生物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后将部分发酵物重新进行步骤一至步骤四。
7.一种固液废弃物富氧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设置的混料装置、处理固液废弃物混合物料(1)的发酵槽(2)、条垛式发酵场地(7)和混合机械、包装机械,所述发酵槽(2)位于发酵车间(3)内,发酵车间(3)的围护结构设有阳光(4)射入、空气(5)流通和水蒸气(6)流通的通道,所述发酵槽(2)两侧和条垛式发酵场地(7)的条垛两侧均横跨设置有供物料翻抛机(8)行走的轨道(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液废弃物富氧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液废弃物混合物料(1)的底部、在发酵车间(3)的地面设有曝气管沟(12),所述曝气管沟(12)内设有可从底部向发酵物料堆曝气充气、并将发酵物料堆内的臭气吹出的曝气管(13),曝气管(13)上布有曝气孔(14),曝气管(13)的周围填有鹅卵石(15),曝气管沟(12)的底部和顶部鹅卵石上各铺有一层过滤吸附层(16);
在距离固液废弃物混合物料堆(7)的上空0.8~1米处置有将臭气吹至固液废弃物混合物料两端,同时喷洒除臭液去除固液废弃物混合物料部分臭气的高压除臭喷雾机(11),高压除臭喷雾机(11)的喷口朝向固液废弃物混合物料(7);
在固液废弃物混合物料两端的屋顶(9)下方悬置有可将固液废弃物混合物料产生的臭气抽至室外的吸风风管(17),吸风风管上分布有吸风孔(18),吸风风管(17)的出风端与治理臭气的喷淋除臭塔的进气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液废弃物富氧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沟(12)沿发酵物料堆长向设有一道或并列两至三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液废弃物富氧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孔(14)分布于曝气管(13)两侧壁向斜下方45度处,曝气孔(14)的间距为5~1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维,未经崔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180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