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后梁摆动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14133.X | 申请日: | 201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0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周平;祝章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49/06 | 分类号: | D03D49/06;D03D49/22;G01C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52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梁 摆动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气织机或喷水织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双后梁控制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喷气织机或喷水织机在织造高张力厚重织物时,当钢筘把纬纱打入织物时,单后梁或双后梁结构无法承受特强的打纬力,经纱会拉动固定后梁,产生某种织机织不成一些厚重织物。织物不同,纬密不同,纬纱粗细不同,经纱总张力也不同,由于目前双后梁的摆角幅度有限,大大降低了织机的产品品种适应能力。
打纬时,织口前移,活动后梁离开平衡位置绕芯轴转动,此时承受经纱张力主要靠固定后梁。张力过大时,固定后梁拉不住,只有后梁拉住了,才能把纬纱打紧打结实,否则巨大的经纱张力把织轴上的经纱牵引下来,织物打不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自动调节经纱绕过双后梁的包缠角,通过双后梁摆动,增加后梁对经纱的握持力,增强织机的产品品种适应能力的双后梁摆动控制装置。
一种双后梁摆动控制装置,包括织轴、固定后梁、活动后梁,经纱依次缠绕在织轴、固定后梁、活动后梁上;固定后梁与活动后梁之间通过摆杆连接,固定后梁的一端布置第一齿轮,活动后梁的同一端布置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上通过活动轴承连接转动轴,转动轴上通过减速器连接伺服电机;固定后梁上设置倾斜测量仪,倾斜测量仪与后梁转角控制器连接,后梁转角控制器与伺服包连接,伺服包与伺服电机连接。
本发明的倾斜测量仪包括倾斜传感器、倾角计算器,倾斜传感器与倾角计算器连接,倾角计算器与后梁转角控制器连接。
本发明位于固定后梁、活动后梁之间的摆杆转动时,摆杆带着活动后梁以固定后梁的轴芯线为中心线转动。
本发明的倾斜测量仪位于固定后梁上远离第一齿轮的一端。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双后梁自动摆动控制装置随经纱总张力的变化自动调节经纱绕过双后梁的包缠角,通过双后梁摆动,增加后梁对经纱的握持力。经纱从后梁表面绕过,改变双后梁的倾斜角度相当于改变经纱在后梁上包缠角,倾斜角度的变动增加或减少承受重磅织物上机总张力的能力,结构简单。
2、本发明的织机在运转时,经纱不断从织轴上退绕,织轴的直径变小,经纱在后梁上的包缠角跟随变化,经纱的阻力跟随变化,承受打纬力的能力也跟着变。因此改变双后梁的摆角,能自动补偿经纱的阻力变化。自动改变双后梁的摆角,增强织机的产品品种适应能力。
3、本发明的倾斜测量仪由倾斜传感器和倾角计算器组成。测量仪可以直接输出固定后梁的角度等数据。后梁角度和织轴直径的数据输入后梁转角控制板,经伺服包,伺服电机转动,经齿轮付带动右摆杆7转过一定的角度。直到固定后梁的角度不再变动。实现了自动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织轴与双后梁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自动摆动控制送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经纱在双后梁上的包缠角的调节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摆杆的摆角的调节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双后梁摆动控制装置,包括织轴1、固定后梁2、活动后梁3,经纱依次缠绕在织轴1、固定后梁2、活动后梁3上;固定后梁2与活动后梁3之间通过摆杆连接,固定后梁2的一端布置第一齿轮21,活动后梁3的同一端布置第二齿轮31,第二齿轮31上通过活动轴承32连接转动轴33,转动轴33上通过减速器34连接伺服电机35;固定后梁2上设置倾斜测量仪22,倾斜测量仪22与后梁转角控制器4连接,后梁转角控制器4与伺服包5连接,伺服包5与伺服电机35连接。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倾斜测量仪22包括倾斜传感器221、倾角计算器222,倾斜传感器221与倾角计算器222连接,倾角计算器222与后梁转角控制器4连接。
本发明位于固定后梁2、活动后梁3之间的摆杆转动时,摆杆带着活动后梁3以固定后梁2的轴芯线为中心线转动。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倾斜测量仪22位于固定后梁2上远离第一齿轮21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41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