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用原竹及组合原竹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16262.2 | 申请日: | 201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6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昕宇;赵曰亭;孔繁宏;丁慈颜;蔡俊坚;张东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00 | 分类号: | E04C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用原竹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材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建筑用原竹,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组合原竹。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住房的建造面积越来越大,森林资源的过分消耗和树木的成熟季节周期性造成木材原料的严重不足,一些地区的木材资源甚至已经面临枯竭。
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绿色环保型建筑,而原竹是一种环保性能良好的材料,其色泽柔和、纹理清晰、手感光滑、富有弹性,给使用者良好的视觉、嗅觉和触觉,它具有重量轻、韧性好等优点,因此原竹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
但是,相对于我国丰富的竹材资源,目前竹材资源实际应用范围比较狭窄,尤其在竹建筑方面。虽然原竹是一种优质的建筑材料,但是原竹由于其中空的筒状结构,只能用在一定强度的建筑上(例如竹楼),对于一些强度要求较高的建筑,原竹由于其筒状中空结构,筒壁为纤维组织,在遇到高强度的压力下,原竹容易沿着径杆方向开裂,所以原竹的结构导致其强度不够,严重影响了原竹在建筑中的使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用原竹,通过对现在普通的原竹进行改进,提高了其强度,扩大了原竹在建筑中的应用范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用原竹,包括:
原竹本体;
设置在所述原竹本体内的金属连接杆;
填充在所述原竹本体内的水泥砂浆或者聚氨酯。
优选的,上述建筑用原竹中,所述金属连接杆设置在原竹本体的中心轴线上。
优选的,上述建筑用原竹中,所述金属连接杆为螺纹钢。
优选的,上述建筑用原竹中,所述金属连接杆为螺杆。
优选的,上述建筑用原竹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金属连接杆的螺纹端的螺母,该螺母与所述金属连接杆配合并定位在所述原竹本体的竹节端面上。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组合原竹,包括:
多个原竹本体;
一端设置在一个原竹本体内,另一端设置在与该原竹本体相邻的另一个原竹本体内的金属连接杆;
填充在所述多个原竹本体内的水泥砂浆或者聚氨酯。
优选的,上述组合原竹中,所述金属连接杆为螺杆或者螺纹钢。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用原竹中,在原竹本体(即现有的原竹)中设置金属连接杆,并在原竹本体内填充水泥砂浆或者聚氨酯,使得原竹本体的每一节中充满水泥砂浆或者聚氨酯,水泥砂浆或者聚氨酯凝固后使得原竹类似于实心木结构,防止了现有的原竹在使用的过程中因强度不够而在外界的高强度压力下,原竹容易被压坏而沿着径杆的方向劈裂的情况,本发明提供的建筑用原竹提高了原竹的强度,实现了原竹在大跨度、高强度建筑建设中的应用,提高了原竹在建筑中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用原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根建筑用原竹捆扎连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原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原竹,通过对现在普通的原竹进行改进,提高了原竹的强度,扩大了原竹在建筑中的应用范围。
请参考附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用原竹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用原竹,包括原竹本体101、金属连接杆103和水泥砂浆102或者聚氨酯,其中:
所述金属连接杆103设置在原竹本体101内,所述原竹本体101内填充有所述的水泥砂浆102或者聚氨酯。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建筑用原竹中,为了方便向原竹本体101的竹腔中进行水泥砂浆102或者聚氨酯的灌注,可以在竹节的侧壁上设置有灌浆孔10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62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体车库链式升降传动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建筑墙体的节能保温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