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隔离体的开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16274.5 | 申请日: | 201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2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久野胜;宇高康记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3Q11/08 | 分类号: | B23Q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0 | 代理人: | 张颖玲;迟姗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离 开关 装置 | ||
技术领域
这里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例如在制造装置、加工装置以及工作设备等各种产业设备中,介于相当于该设备的工作部分等的被隔离对象和该设备的操作人员之间,用来将两者隔离开的包括覆盖物、门等隔离体的开关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该隔离体的防干涉机构(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例如制造装置、加工装置以及工作设备等各种产业设备中,为确保在该设备附近进行操作等的操作人员的安全,有时候会设置介于所述设备的工作部分等和操作人员之间将二者隔离开的覆盖物(盖子)、扉(门)等隔离体。这样的隔离体一般能够在以下两种状态之间移动。这两种状态中的第一种状态是,如上所述,在装置的工作过程中,这样的隔离体介于所述工作部分等和操作人员之间将二者隔离开的状态(该状态,根据隔离体的形状等并非一定处于关闭状态,但下面为便于说明,称其为关闭状态);第二种状态是,在装置停下来的时候,例如为保证操作人员进行维修保养等时他们能够接触到工作部分等,让这样的隔离体自所述工作部分等与操作人员之间离开,不对二者加以隔离的状态(与上述一样,在某些隔离体的形状等下并不一定会成为打开的状态,但为便于说明,称其为打开状态)。
我们已知:为了自动进行这样的隔离体的开与关,像在例如以下各公报中所记载的那样有用气缸作动力源的。迫切希望的是,在自动打开、关闭隔离体的结构下,设置一个在该隔离体移动的时候特别是在隔离体从打开状态朝着关闭状态移动的时候,操作人员、其它障碍物不会与隔离体发生干涉,防止操作人员、其它障碍物被隔离体夹住的安全装置。
例如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5-16053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发明如下:这样的安全装置构成为:将空心弹性体设在了沿水平方向滑移的开关门的端缘部,当在该开关门进行滑移的过程中有障碍物干涉所述空心弹性体被压扁的时候,通过内部压力的变化将它检测出来,并让该门停下来。
例如日本公开实用新型公报实开平6-42044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安全装置构成为:在沿水平方向滑移的自动开关门上再另外安装上一个小型的能够相对移动的副门,利用限位开关将在该自动开关门滑移的过程中有障碍物干涉而使所述副门移动了这一情况检测出来,并让该自动开关门停下来或者逆向移动。
例如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0-354936号公报中记载的安全装置如下:除了打开、关闭沿上下方向滑移的开口部的开关扉以外,还对该开口部安装上一个含近距离开关的检测体,利用所述近距离开关将障碍物被夹在开口部的开口缘部和开关扉之间检测体已移动这一情况检测出来,并让开关扉停止或者逆向移动。在该公报的“现有技术”一栏中也记载了如下技术内容:将区域传感器布置在所述开关扉的移动范围内,当已由区域传感器检测出障碍物横穿过来这一情况的时候,让开关扉停止或者逆向移动。
但是,像在所述各公报中所公开的安全装置那样,在利用各种传感器直接检测干涉的情况下,一方面,传感器较贵,另一方面,传感器的检测会存在死角,该检测精度并非一定很高。若为消除这样的死角而增加传感器,则是例如所增加的传感器的个数越多,成本就会越高。另一方面,仅靠增加传感器的个数是极难完全消除死角的,无法避免检测遗漏。
发明内容
这里所公开的技术是鉴于上述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具备自动开、关的隔离体的开关装置中,廉价地实现在隔离体开、关的开关动作中精度良好地检测出隔离体与障碍物干涉这一情况,能够让该隔离体可靠地停止或者逆向移动的安全装置。
本申请发明人们,不是着眼于直接检测隔离体和障碍物的干涉情况,而是对利用流体压力让该隔离体移动的气缸执行部件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探讨。其结果,本申请发明人们发现:与将工作流体供给气缸执行部件的供给回路的工作流体的压力或者流量有关的参数,在所述隔离体正在移动的过程中正常情况下是一定的,但是当所述隔离体与障碍物发生干涉时,所述参数会变化,本发明是根据以上发现完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62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