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广角高分辨率日夜两用摄像镜头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17049.3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4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刘辉;张世忠;王跃平;许端霞;魏岩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福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6 | 分类号: | G02B13/06;G02B13/00;G02B7/02;G02B7/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1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广角 高分辨率 日夜 两用 摄像 镜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电技术领域,涉及视频摄像镜头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2结构型式的超广角摄像镜头在视频摄像领域已应用了10多年了,它的性能指标不高,尤其是在图像清晰度方面它只能与20~30万像素的标清CCD或CMOS摄像机适配,只能适应监控领域“看”之需要,而且适应的光谱范围窄,局限在480nm~650nm的白昼光照条件下使用。
随着百万级像素高分辨率CCD、CMOS图像传感器的不断出现,光电视频监控已步入网络化时代;视频摄像系统的性能已由以往对外界景物纯粹的“观看”到现今的“识别和认知”;从以往只能对白昼光照条件下的监控到24小时不间断的连续监控;且在日夜切换时不偏焦,无需现场调焦。
为适应上述的发展趋势,提升图像信息采集工具——摄像镜头的性能是至关重要的,而现有广角镜头存在技术性能的不足,制约了摄像系统性能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款具有超广角、强光力、高分辨率、宽光谱共焦的性能,可为高清网络摄像系统提供优于200万像素的全界面清晰图像的超广角高分辨率日夜两用摄像镜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超广角高分辨率日夜两用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光路自左向右入射方向分别设置有光焦度为负的前组(A)和光焦度为正的后组(B),所述前组(A)包括负月牙型透镜(A-1)和负月牙型透镜(A-2),所述后组(B)包括双凸透镜(B-1)、双凸透镜(B-2)及双凸透镜(B-3)和负月牙型透镜(B-4)密接的胶合组,所述光栏C位于双凸透镜(B-1)与双凸透镜(B-2)之间。
所述前组(A)与后组(B)之间的空气间隔为8.100mm,所述前组(A)中负月牙型透镜(A-1)与负月牙型透镜(A-2)之间的空气间隔为2.625mm,所述后组(B)中双凸透镜(B-1)与光栏(C)之间的空气间隔为7.657mm,所述光栏(C)与双凸透镜(B-2)之间的空气间隔是0.443mm,所述双凸透镜(B-2)与由双凸透镜(B-3)和负月牙型透镜(B-4)密接构成的胶合组之间的空气间隔为0.200mm。
包括主镜筒,所述负月牙型透镜(A-1)、负月牙型透镜(A-2)、双凸透镜(B-1)、双凸透镜(B-2)及双凸透镜(B-3)和负月牙型透镜(B-4)密接的胶合组依次设于主镜筒内。
所述负月牙型透镜(A-1)前侧与主镜筒之间设有压圈(1),所述负月牙型透镜(A-2)与双凸透镜(B-1)之间设有隔圈(2),所述双凸透镜(B-1)与双凸透镜(B-2)之间设有隔圈(4),所述双凸透镜(B-2)与由双凸透镜(B-3)和负月牙型透镜(B-4)密接构成的胶合组之间设有隔圈(7)。
所述压圈(1)内壁呈阶梯状半径逐渐减小,所述隔圈(4)内壁设有若干台阶。
所述隔圈(4)及隔圈(7)的内壁上设有消光纹。
主镜筒(3)后侧外壁上设有外螺纹,用以与内壁设有内螺纹的连接座(6)配合连接,所述连接座(6)的径向上设有穿过连接座(6)与主镜筒(3)实现接触的锁紧钉(5)。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反远距型的光学结构中合理分配前组A和后组B的光焦度。在后组B中,把三片式柯克型结构的第三片透镜改为双胶合透镜组,使镜头达到大相对孔径、超广角、结构长度短的性能指标。
2、通过合理选配前、后两组六片五组的光学玻璃材料,尽量选用高折射率、低色散的光学玻璃材料,通过计算机辅助光学设计和优化,完善地校正了光学镜头的各种象差,使镜头的分辨率高,能适应200万像素高清晰度视频摄像的要求。
3、在光学设计时对480nm~850nm的宽光谱范围进行象差校正和平衡,使镜头在宽光谱范围都有优良的像质,实现了宽光谱共焦。镜头不仅能在白昼的光照环境下清晰成像,在夜间极低照度或零照度的环境下通过红外补光也能清晰成像,实现了24小时连续监控,且在日夜切换时不偏焦,无需现场调焦。
4、在结构设计时,既保证镜头的同心度和轴向位置的准确,力求镜头的结构紧凑;同时为了消除镜头的杂散光,在B-1与B-2之间的隔圈、B-2与B-4之间的隔圈的内壁制作了消光纹,从而消除了光晕问题。
5、设计了后端微“调焦”结构,弥补了大口径镜头景深小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光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目前现有技术条件下与普通像素摄像机配用的镜头的光路图的光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福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福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70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