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封抱紧力检具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17878.1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2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军;何宝国;刘雅丽;刘立恒;刘彦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1/00 | 分类号: | G01L1/00;G01L1/2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刘谟培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抱紧 力检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力值检测装置,尤其是一种对油封的抱紧力进行检测的油封抱紧力检具。
背景技术
油封漏油问题一直是行业内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导致油封漏油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油封的抱紧力不合适,油封的密封性能与其本身材料的耐磨性及油封唇口的抱紧力有着紧密的联系,油封唇口的抱紧力更是与油封的密封性能有着直接的联系,唇口抱紧力大了会造成油封早期磨损,唇口抱紧力小了就不能很好的起到密封的作用。油封唇口的抱紧力是一个360度的径向力,油封行业内仅有部分厂家使用造价较高的进口设备测量。目前测量油封密封唇口在工作状态下的径向力的主要有英国乔治安格斯公司的Aungus pcndage装置,其工作原理为空气载荷传感器两半轴法测量,还有美国通用摩托公司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测量油封唇口离开轴时所需要的空气压力来计算油封的径向力,他们的测量思路过于繁琐,导致其具体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对油封抱紧力进行测量的油封抱紧力检具,其应用简单的测量原理,通过简单的测量机构实现对油封抱紧力的测量,误差较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油封抱紧力检具,包括:
油封承载装置,由半月形第一检测块和半月形第二检测块拼装组成,所述的第一检测块相对检测台基面固定不动,第二检测块可在牵引力的作用下沿与第一检测块的结合面垂直方向移动,第一检测块与第二检测块沿二者结合面方向的径直小于与油封配合的轴的直径值;
牵引装置,对第二检测块施加沿第一检测块与第二检测块结合面垂直方向的牵引力,将第二检测块牵引至油封的工作位置;
拉力感应装置,对被拉至油封工作位置时、牵引装置的拉力F进行感应检测并显示。
进一步,该检具包括:
限位装置,设置在第一检测块与第二检测块结合面垂直方向的二者外廓上,对第二检测块被拉至油封的工作位置进行限定。
具体来讲,上述的限位装置为卡尺。
作为上述方式的更进一步改进,该检具包括:
固定导向装置,其具有对第一检测块进行固定、固定设置在检测台基面上的固定块,对第二检测块进行固定的可沿检测台基面滑动的滑动块及导向轴,所述的导向轴一端与贯通滑动块后与固定块固连,另一端与支撑块固连,所述的支撑块固定设置在工作台基面上,滑动块与导向轴滑动配合相连。
上述的滑动块与检测台基面之间留有间隙。
作为上述方式的具体化,导向轴通过直线轴承与滑动块滑动配合相连。
作为上述最佳的结构方式,导向轴为两根,且平行设置在固定块与支撑块之间。
此外,上述的牵引装置为一端带有螺纹的拉杆,所述的拉杆非螺纹端与滑动块固连,螺纹端贯通设置在支撑块内,并通过与螺纹配合连接的调节螺母的旋转对滑动块施加牵引力。
上述的拉力感应装置由拉力传感器及与拉力传感器相连的拉力计组成,所述的拉力传感器固定设置在滑动块上并与牵引装置固连,通过感受牵引装置的牵引力下引起的受力变形,向拉力计输出变化电压,拉力计接收该变化电压信号,并将该信号转化为力值F后显示输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二检测块牵引至与油封结合的工作状态,能够较为精确的测量此时牵引装置的拉力F,对该拉力值进行相应计算即可得出油封的抱紧力,其检测结果准确,测量偏差在3%以内,且相对于现有的检具,成本大大降低,检具校对也简化了很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油封在本检具作用下受力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固定导向装置与工作台基面结合的结构简图。、
图中:
1、检测台基面;2、固定块;3、滑动块;4、拉力传感器;5、导向轴;
6、支撑块;7、拉杆;8、拉力计;9、第二检测块;10、第一检测块;
11、调节螺母;12、直线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在对本发明油封抱紧力检具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之前,先对本发明的测量原理进行阐述,由图1所示油封在本检具作用下受力示意图可知:
利用积分公式 ,
上述公式中:P为油封在360度圆周上的分力;
F为我们测的力,即拉力计显示数值;
R为第一检测块与第二检测块结合时的半径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78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