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关电源的外壳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17978.4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6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包李华;孙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赛莱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4 | 分类号: | H05K5/04;H05K5/03;H05K7/2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翁坚刚 |
地址: | 213022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电源 外壳 | ||
1.一种开关电源的外壳,包括底座(1)和与底座(1)相配合的盖体(2),其特征在于:底座(1)和盖体(2)均为铝合金型材一体件;盖体(2)的前后向长度比底座(1)的前后向长度短,且盖体(2)的前端距离底座(1)的前端10至30毫米,盖体(2)的后端距离底座(1)的后端5至20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底座(1)在其与盖体(2)的后端之间的部位上设有2至6个安装孔(1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电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底座(1)包括底板(11),2至6个安装孔(11-3)设置在底座(1)的底板(11)上,且位于底板(11)的在其与盖体(2)的后端之间的部位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电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底座(1)的截面形状基本呈开口向上的方框形;底座(1)包括底板(11)、从上方垂直连接在底板(11)的左端的左侧板(12)和从上方垂直连接在底板(11)的右端的右侧板(13);左侧板(12)与右侧板(13)的结构相对应,两者沿经过底板(11)的中心线的铅垂面左右对称;左侧板(12)的上端内侧设有盖体插槽(12-6),相对的右侧板(13)的上端内侧也设有盖体插槽(13-6);
盖体(2)由中央板部(21)、从下方连接在中央板部(21)的左端的左导向板部(22)和从下方连接在中央板部(21)的右端的右导向板部(23)组成,且左导向板部(22)和右导向板部(23)呈左右对称设置;左导向板部(22)的形状与底座(1)的左侧板(12)的盖体插槽(12-6)的形状相对应,右导向板部(23)的形状与底座(1)的右侧板(13)的盖体插槽(13-6)的形状相对应;
盖体(2)通过其左导向板部(22)和右导向板部(23)同时沿前后向插入底座(1)的左侧板(12)的盖体插槽(12-4)中和右侧板(13)的盖体插槽(13-4)中而安装在底座(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电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4个定位支座(5);底座(1)的右侧板(13)包括板体主部(13-10);板体主部(13-10)的左侧中部设有安装部(13-3),安装部(13-3)的厚度为6至10毫米,安装部(13-3)上设有2至4的左右向的用于安装功率器件的通孔(13-11);相应的左侧板(12)的板体主板(12-10)的右侧中部的安装部(12-3)上也设有2至4的左右向的用于安装功率器件的通孔(12-11);
底座(1)的底板(11)的中部还设有4个定位支座孔(11-4),4个定位支座孔(11-4)位于底板(11)的中部假想矩形的四个角上;各个定位支座(5)穿过底座(1)的底板(11)的相应一个定位支座孔(11-4),均铆接固定在底座(1)的底板(11)上,且各个定位支座(5)的上端的柱体向上伸出底板(11);各定位支座(5)的上端柱体呈圆柱形,设有内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电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盖板(3)和后盖板(4);
前盖板(3)的形状与盖体(2)安装在底座(1)上所形成的组合体的中央腔体的上部形状相配合;前盖板(3)通过紧固件从右方与底座(1)的左侧板(12)的前部固定连接,前盖板(3)通过紧固件从左方与底座(1)的右侧板(13)的前部固定连接,前盖板(3)通过紧固件从下方与盖体(2)的前端固定连接;
后盖板(4)的形状与盖体(2)安装底座(1)上所形成的组合体的中央腔体的形状相配合;后盖板(4)通过紧固件从右方与底座(1)的左侧板(12)的后部固定连接,后盖板(4)通过紧固件从左方与底座(1)的右侧板(13)的后部固定连接,前盖板(3)通过紧固件从下方与盖体(2)的后端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电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后盖板(4)上设有6至60个散热孔(4-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电源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底座(1)的底板(11)的下侧面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设有2至4个贯穿前后的凹槽(11-1);右侧板(13)的右侧面上按照从上至下的次序设有3至7条贯穿前后的散热凹槽(13-8),左侧板(12)的左侧面上按照从上至下的次序设有3至7条贯穿前后的散热凹槽(12-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赛莱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赛莱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797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