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阳具形系列安全套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18021.1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1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郝新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郝新明 |
主分类号: | A61F6/04 | 分类号: | A61F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21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阳具 系列 安全套 | ||
1.一种阳具形系列安全套。其特征在于:它由男性生殖器状立体构造(1)。可塑形护膜立体构造(2)组成。上述构造自前而后有机地连接成一体。即:按照由前往后的顺次连接成完整阳具形安全套。在此前提下又因男性生殖器状立体构造(1)的不同造型和可塑形护膜构造(2)的局部结构差异而将阳具形安全套区分为“A”、“B”、“C”、“D”、“E”五个款式,并通过改变构造“(1)”、“(2)”形体结构大小,减弱或增强同一构造造型特征,变换连接角度的办法设计衍生出若干款较具特色的同类型系列安全套。除此之外,根据阳具形系列安全套的功能需要,可塑形护膜立体构造(2)专门设计有“耳”状、“乳突”状“纽扣连接窝”构造,部分“(1)”、“(2)”构造表面还设计有立体图案造型或麻面立体造型构造。在材料方面,阳具形系列安全套采用天然橡胶、人造橡胶、聚氨酯及碳纳米管随机连接成的新型黏弹性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具形系列安全套,其特征在于:男性生殖器状立体构造(1)由仿真或抽象造型的阴茎各部位与阴囊构造两部分构成。其构造前端为密封构造,末端周边,即:阴茎根部、耻骨部位,阴囊根部构造周边与其相对应的可塑形护膜立体构造(2)前端隆起部位相应结构周边相连接,形成仿真或抽象造型的阳具形系列安全套完整一体构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具形系列安全套,其特征在于:可塑形护膜立体构造(2),自外圆周边柱体圆条状360°环形边缘构造内侧膜面低处开始逐渐依次向中心圆隆起,呈碟状、圆锥状、椭圆椎状或半球状圆形立体构造。这种由周边低处逐渐向中心圆隆起,或由中心圆隆起部位依次向圆周边低处过度的可塑形护膜立体构造(2)设计,及根据防护膜造型设计需要,所采用的非圆形立体构造,如:方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锥状立体构造等设计构造,均是可塑形护膜立体构造(2)的核心构造特征。可塑形护膜立体构造(2)外边沿部分设计有柱体圆条状360°环形边缘构造,同时,在该构造内侧紧挨柱体圆条状360°环形边缘结构处的膜面上,大多还会设计有方便“特种安全套固定附件”与人体相固定的“耳”状或“乳突”状的“纽扣连接窝”构造造型(另案)。该构造在可塑形护膜立体构造(2)边沿内侧等距三角位置点上,即:膜面展开后的“耻骨”上方“阴阜”部位左右两侧,“阴囊”下方及“会阴”以下部位。与可塑形护膜立体构造(2)相连接的“耳”状或“乳突”状立体构造为三角形、梯形、柱形、锥形、半球形、椭圆形、半圆形立体构造,上述构造呈90°~150°角度竖立并连接于可塑形护膜立体构造(2)边沿部位柱体圆条状360°环形边缘结构内侧等距三角位置点之上。上述无论带,还是不带“耳”状或“乳突”状构造的可塑形护膜立体构造(2),前端与男性生殖器状立体构造(1)末端相连接。即:男性生殖器状立体构造(1)呈90°~150°角竖立连接于与之行对应的可塑形护膜立体构造(2)中间隆起部位相应结构周边之上。可塑形护膜立体构造(2)表面结构处理方式同男性生殖器状立体构造(1)。即:也分为两类,一类是保持其表面的自然光洁度,以使产品更具有皮肤的真实感。另一类则是专门对可塑形护膜立体构造(2)之局部或全部表面设计制作出不同花色立体花纹或麻面,以增强产品对人体体液流动的抑制功能,并通过外观,为使用者营造浪漫的情趣与格调。可塑形护膜立体构造(2)因阳具形安全套型号大小不同,直径也不相同。其直径尺寸分别为:100mm、101mm、102mm……以此类推至最大直径尺寸280mm,总计为180个直径尺寸、型号。呈蝶状、圆锥状、椭圆椎状或半球状圆形立体构造,及非圆形立体构造的方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锥状的可塑形护膜立体构造(2)从边沿部位柱体条状360°环形边缘内侧向中心圆逐渐隆起的高度根据阳具形安全套的型号大小、款式特点分别从10mm、11mm、12mm……以此类推至最大高度150mm,总计140个尺寸、型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郝新明,未经郝新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802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