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镀液成分的分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18245.2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4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张贵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常晋凹版模具有限公司;张贵明 |
主分类号: | G01N21/27 | 分类号: | G01N21/27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郝传鑫 |
地址: | 523577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分 分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镀液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镀液成分的分析方法。
技术背景
因滴定化验对操作者的素质要求比较高,现在凹版在职的化验人员能够全部满足要求的不多,大部分为非专用的人员在岗;同时因滴定化验过程中,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移液过程、滴定终点判定等环节都易产生误差,所以各厂化验的准确性一直不高,经常因成分化验不准确,出现质量故障,亟待需要简易、方便、准确度高的化验分析方法满足凹印制版生产需要。
传统滴定的缺点:
(1)、对化验人员的技术要求高,初学者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
(2)、化验速度相对较慢,大部分时间浪费在标准溶液配制、标定等准备工作,耗费的工时较大,岗位实现不了一职多能;
(3)、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镀液稀释、辅助试剂的添加量和顺序,以及终点判断存在的误差相对较大,致使化验准确度不高;
(4)、化验步骤繁琐,化验过程中不但需要对镀液进行稀释,同时添加的试剂较多,有的项目分析过程中还需要活性炭过滤和煮沸,工序繁琐,工作效率低;
化验成本高,传统滴定过程中使用的化验药品较多(比如硫酸铜的化验需要4种试剂、硫酸镍的化验需要5种试剂,三价铬的化验需要5种以上的试剂),用量也较大,致使化验成本较大;
(5)、使用的辅助设备较多,比如分析天平、电炉、大量的移液管、试剂瓶、容量瓶、滴定管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利用该仪器除杂的方法,该方法不仅化验速度快,对初学者的技术要求不高。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镀液成分的分析方法,包括标准曲线的绘制和镀液成分的分析两个步骤,具体如下:
标准曲线的绘制:
步骤一、取镀液中所含物质的样品进行稀释,配置成不同梯级浓度的标准溶液;
步骤二、用分光光度计分别对各种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测试;
步骤三、利用分光光度计应用软件将步骤二中测得的各种不同标准溶液的吸收度,利用朗伯-比耳定律进行换算,自动绘制浓度-吸收度的标准曲线;所述朗伯-比耳定律的关系如下式:
A=-log(I/Io)=-lgT=kLc,式中:A为吸收度,Io为入射的单色光强度,I为透射的单色光强度,T为物质的透射比,k为吸收系数,L为被分析物质的光程,c为物质的浓度;
步骤四、将步骤三制得的标准曲线存入电脑,备用(有的成分分析需要加入相关试剂才能测试);
镀液成分的分析:
步骤一、分析前准备,先将比色管、比色皿和吸管用浓盐酸浸泡5分钟后,用毛刷除去比色管表面的残留物;接着将比色管、比色皿和吸管放入1%的洗涤剂中洗涤三次,彻底除去玻璃表面的油脂;最后将比色管、比色皿和吸管用大量纯水冲洗3次以上,直至仪器倒置时,水流出后器壁不挂水珠;洗净后的比色管、比色皿和吸管备用;
步骤二、取待测镀液进行稀释定容,备用(有的成分分析需要加入相关试剂才能测试);;
步骤三、将去离子水缓慢倾入洗涤干净的比色皿中,用吸水纸将比色皿外壁透明侧擦拭干净,放入分析仪主机的1号盛液槽内,透光面平行于光路;
用待测镀液将洗涤干净的比色皿润洗三次后,将待测镀液缓慢倾入比色皿中,用吸水纸将比色皿外壁透明侧擦拭干净,放入分析仪主机的2号盛液槽内;
打开电脑中相关物质的标准曲线,将仪器和电脑联机;
移动分光光度计上的盛液槽拉杆,将纯水置于仪器的通光口,点击软件工具栏的“零位/满刻度”图标调零至吸光度为0.0000,透光率100%;
移动分光光度计上的盛液槽拉杆,将待测液置于仪器的通光口,待其吸光度稳定后点击软件工具栏的“开始测试”图标,软件窗口左侧将显示测试结果。
较佳地,镀液成分的分析中第二步中,所述镀液进行稀释定容后再经过过滤备用。
本发明主要是先用标准样品进行标准曲线绘制,然后用分光光度计对镀液成分进行检测,得到吸光度后利用朗伯-比耳定律进行换算,得到检测结果。由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波长,其对应的吸收系数(k)是该物质的物理常数。当已知某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吸收系数后,可用同样条件将该样品配成溶液,测定其吸收度,即可根据朗伯-比耳定律计算出样品中该物质的含量。在可见光区,除某些物质对光有吸收外,很多物质本身并没有吸收,但可在一定条件下加入显色试剂或经过处理使其显色后再测定,故又称比色分析。
总之,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常晋凹版模具有限公司;张贵明,未经东莞市常晋凹版模具有限公司;张贵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82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