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与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射粘的热塑性弹性体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18318.8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02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迅创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5/04 | 分类号: | C08L75/04;C08L51/06;C08L53/02;C08L23/08;C08L31/04;C08K13/02;C08L55/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 代理人: | 鲁慧波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 三元 共聚物 塑性 弹性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与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射粘的热塑性弹性体。
背景技术
现有热塑性弹性体一般由ABS添加乙烯-醋酸乙烯脂类聚物制成。ABS树脂(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ABS是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的首字母缩写)是一种强度高、韧性好、易于加工成型的热塑型高分子材料。因为其强度高、耐腐蚀、耐高温,所以常被用于制造仪器的塑料外壳。然而,ABS添加乙烯-醋酸乙烯脂类聚物制成的弹性体普遍存在表面效果差,产品粘合不完美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表面效果好、产品粘合得更完美的用于与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射粘的热塑性弹性体。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与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射粘的热塑性弹性体,包括马来酸酐接枝氢化苯乙烯弹性体、氢化苯乙烯弹性体、矿物填充油、聚氨酯弹性体、无机纳米填料、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乙烯-醋酸乙烯脂类聚物;其中,马来酸酐接枝氢化苯乙烯弹性体占重量百分比为3%-5%、氢化苯乙烯弹性体占重量百分比为15%-30%、矿物填充油占重量百分比为25%-40%、聚氨酯弹性体占重量百分比为30%-55%、无机纳米填料占重量百分比为0%-25%、抗氧化剂占重量百分比为0.1%-0.2%、紫外线吸收剂占重量百分比为0.1%-0.2%、乙烯-醋酸乙烯脂类聚物占重量百分比为1%-3%。
作为改进,其中,马来酸酐接枝氢化苯乙烯弹性体占重量百分比为5%、氢化苯乙烯弹性体占重量百分比为25%、矿物填充油占重量百分比为28%、聚氨酯弹性体占重量百分比为32%、无机纳米填料占重量百分比为8.8%、抗氧化剂占重量百分比为0.1%、紫外线吸收剂占重量百分比为0.1%、乙烯-醋酸乙烯脂类聚物占重量百分比为1%。
作为改进,其中,马来酸酐接枝氢化苯乙烯弹性体占重量百分比为4%、氢化苯乙烯弹性体占重量百分比为20%、矿物填充油占重量百分比为26%、聚氨酯弹性体占重量百分比为40%、无机纳米填料占重量百分比为7.7%、抗氧化剂占重量百分比为0.15%、紫外线吸收剂占重量百分比为0.15%、乙烯-醋酸乙烯脂类聚物占重量百分比为2%。
作为改进,其中,马来酸酐接枝氢化苯乙烯弹性体占重量百分比为3%、氢化苯乙烯弹性体占重量百分比为20%、矿物填充油占重量百分比为30%、聚氨酯弹性体占重量百分比为37%、无机纳米填料占重量百分比为6.8%、抗氧化剂占重量百分比为0.2%、紫外线吸收剂占重量百分比为0.2%、乙烯-醋酸乙烯脂类聚物占重量百分比为3%。
作为改进,所述氢化苯乙烯弹性体为SEBS,SEBS是以聚苯乙烯为末端段,以聚丁二烯加氢得到的乙烯-丁烯共聚物为中间弹性嵌段的三嵌段共聚物,SEBS不含不饱和双键,因此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老化性,本发明所采用型号为SEBS G1650、SEBS G1651、SEBS G6933、SEBS 4033、SEBS 4055中的一种或者任意比例混合的多种。
作为改进,所述矿物填充油为石蜡基烷烃油,其闪点为200℃以上,在25℃下,粘度为15~20Cps。
作为改进,所述无机纳米填料为数目5000目以上的滑石粉、硫酸钡、碳酸钙、云母粉中的一种。
作为改进,所述抗氧化剂为抗氧化1010和抗氧化168按1:1~2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与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射粘的热塑性弹性体,由于包括马来酸酐接枝氢化苯乙烯弹性体、氢化苯乙烯弹性体、矿物填充油、聚氨酯弹性体、无机纳米填料、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乙烯-醋酸乙烯脂类聚物,可以代替ABS添加乙烯-醋酸乙烯脂类聚物制成的弹性体,因此,其表面效果好,同时具有使产品粘合得更完美的好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迅创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迅创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83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