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冷却水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21238.8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3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冯长春;焦莉莉;陈康;朱康生;张琴;高庆华;周国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多佳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陈淑章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冷却水 系统 及其 运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冷却水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包含敞开式冷却水循环装置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循环冷却水系统(尤其是包含敞开式冷却水循环装置的循环冷却水系统)易发生腐蚀、结垢和菌藻滋生等问题。如此,不仅会降低热交换效率,而且会损坏设备。
迄今,通常采用对包含敞开式冷却水循环装置的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循环冷却水进行水质监测(可及时将不符合水质要求的循环冷却水部分排出系统外,同时添加补充水)及在循环冷却水中引入水处理剂(如缓蚀剂、阻垢剂和/或杀菌剂等)的方法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由此可知,现有包含敞开式冷却水循环装置的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循环冷却水是处于不稳定状态。如何保持循环冷却水的水质稳定在标准范围内,及如何维持引入循环冷却水中的水处理剂浓度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变化(而不是巨变),成为本领域中研究热点(或者说,是难点)。
为了维持包含敞开式冷却水循环装置的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循环冷却水中水处理剂浓度的稳定,目前通常采用在所述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排污装置(后端)设置流量检测装置,通过所述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排污量来计算需向循环冷却水系统增补的水处理剂的量。实践表明:现有技术不能完全解决上述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研究发现:包含敞开式冷却水循环装置的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循环冷却水中的水处理剂量的损耗不仅限于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排污装置的排放,而有相当一部分水处理剂的损耗是由于“飘洒”和/或“泄漏”等其它不可控因素导致。因此,仅通过所述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排污量来计算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水处理剂的损失,会存在偏差,不利于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稳定运行。
据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颖的包含敞开式冷却水循环装置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所述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其包含补水装置、冷却水循环装置和排污装置,所说的补水装置、冷却水循环装置和排污装置依次相联;
且,在所说的补水装置与所说的冷却水循环装置间设有补水量的检测装置(A);
在所说的冷却水循环装置上设有水处理剂添加装置(D),及所说冷却水循环装置的进口温度(t1)、出口温度(t2)、冷却水循环量(R)、环境温度(T)和循环冷却水水质的在线检测装置;
其中:所说的冷却水循环装置为敞开式冷却水循环装置,其包括:冷却塔、循环泵、水池和换热设备(现有装置)。
一种运行上述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方法,其主要步骤是:由设置在所说的补水装置与所说的冷却水循环装置间的补水量的检测装置测量得所说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补(充)水量(M);由设置在所说的冷却水循环装置上的t1、t2、R和T的检测装置获得t1、t2、R和T的数值,计算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蒸发量(E);按下列式(1)计算得需向所述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添加水处理剂的量(Y);启动设置在所说的冷却水循环装置上的水处理剂添加装置,添加水处理剂,维持循环冷却水中水处理剂的设定浓度(C0);
Y=(M-E)×C0 (1)
式(1)中,E=(0.1+0.002T)(t1-t2)%·R。
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及运行方法,可进一步缩小所述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循环冷却水中水处理剂的实际浓度与设定浓度(C0)的偏差,有利于所述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稳定及安全的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运行流程示意图;
其中:A-补水量的检测装置,D-水处理剂添加装置。
图2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运行流程示意图;
其中:A1-排污量的检测装置,D-水处理剂添加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说的补水装置上,除了原有可采集城市用水(俗称自来水)的装置外,还设有可采集其它水源(如:地表水或/和中水等)的装置,及所说的补水装置中水质检测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多佳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多佳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12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