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磷脂酶C及含其的食品用酶剂、以及食品原料的处理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21620.9 | 申请日: | 2006-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4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长崎咏子;深泽彻也;小野泰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化学食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2N9/16 | 分类号: | C12N9/16;A23L1/03;C12R1/66;C12R1/69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磷脂酶 食品 用酶剂 以及 原料 处理 | ||
1.一种磷脂酶C,其显示以下的性质,
(1)于酸性至中性pH下显示卵磷脂水解活性,
(2)对磷脂酰胆碱的水解活性为100%时,对磷脂酸的水解活性为30%以下,以及/或是对甘油磷酰胆碱的水解活性为15%以下,以及/或是对对硝基苯基磷酸的水解活性为10%以下,
(3)最适pH为pH4pH5的范围,
(4)于pH7时的相对活性为20%以上,
(5)利用SDS-PAG电泳法的分子量为约87000,
(6)具有序列编号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氨基酸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脂酶C,其显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甘油的水解活性,
与磷脂酰肌醇的水解活性相比较,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或磷脂酰甘油的水解活性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脂酶C,其中,磷脂酶C由丝状菌产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磷脂酶C,其中,磷脂酶C由丝状菌产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磷脂酶C,其中,丝状菌为曲霉(Aspergillus)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磷脂酶C,其中,丝状菌为曲霉(Aspergillus)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磷脂酶C,其中,曲霉属丝状菌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或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磷脂酶C,其中,曲霉属丝状菌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或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磷脂酶C,其中,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FERM ABP-10200株或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NBRC 4190株。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磷脂酶C,其中,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FERM ABP-10200株或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NBRC 4190株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磷脂酶C,其中,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为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IAM 13907株。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磷脂酶C,其中,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为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IAM 13907株。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磷脂酶C,该磷脂酶C具有下述(a)~(c)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a).序列号5所记载的氨基酸序列;
(b).由序列号4的核苷酸序列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
(c).在(a)或(b)所述的氨基酸序列中,除序列编号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氨基酸序列以外的氨基酸序列中的1个或多个氨基酸减少、取代或附加后的氨基酸序列。
14.一种食品用酶剂,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磷脂酶C。
15.一种食品原料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磷脂酶C作用于食品原料,将食品原料中的卵磷脂水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化学食品株式会社,未经三菱化学食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162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