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频繁拆安的便携式太阳能热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21651.4 | 申请日: | 2010-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2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袁昌辉;马学义;王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昌辉 |
主分类号: | F24J2/24 | 分类号: | F24J2/24;F24J2/05;F24J2/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5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频繁 便携式 太阳能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水器,直接涉及可频繁拆安的便携式太阳能热水器,特别适用于高原地区的游牧民及高原地区经常移动居住的野外施工单位使用。
背景技术 在面对全球石油、煤炭等能源日益紧缺的现实,利用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大有可为。太阳能热水器的诞生,是直接给人类提供的即环保、卫生、又节能、又方便的理想日常生活器具,太阳能热水器在内地已形成普及。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最大、地势较高的自然地理单元。也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地区之一,尤其是西藏地区,空气稀薄,透明度高,年日照时间长达1600-3400小时之间,每天日照6小时以上,年平均天数在275--330天之间,辐射强度大,年均辐射总量7000兆焦耳/平方米,地域呈东向西递增分布,年变化呈峰型,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是在居住稀疏及经常游牧的农牧民家中能够方便地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不为可能。由于农牧民具有独特的游牧现实,再加之太阳能热水器又具有甚大躯体,和又不易解体、分散存放及易搬运的缘故,如愿以偿地使用上太阳能热水器令人咋舌,现成为老百姓多年翘首以待的夙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可频繁拆安的便携式太阳能热水器,它能有效地克服:在居住稀疏及经常游牧的农牧民家中方便地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不为可能,由于农牧民具有独特的游牧现实,再加之太阳能热水器又具有甚大躯体,和又不易解体、分散存放及易搬运的的弊端。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可频繁拆安的便携式太阳能热水器,具有太阳能真空热水管和金属活节密闭套,所述太阳能真空热水管底端设置全封套帽转轴,全封套帽转轴下端设置全封套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方案是:所述太阳能真空热水管上端设置金属活节密闭套,金属活节密闭套顶端设置活节对接丝旋帽,活节对接丝旋帽下端设置耐温抗蚀密封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是:所述耐温抗蚀密封圈下端设置半圆型折合滚带圈。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是:所述半圆型折合滚带圈外部顶端设置防撞胶垫。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种方案是:所述半圆型折合滚带圈内紧贴太阳能热水管外壁设置环型扁状软质胶圈,半圆型折合滚带圈两端部设置销轴。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在太阳能真空热水管底端设置全封套帽,当整体太阳能热水管合圈时,全封套帽即可保护太阳能真空热水管底端尖状抽空奶头。
本发明又由于采用了在太阳能真空热水管上端设置金属活节密闭套,金属活节密闭套顶端设置活节对接丝旋帽,当太阳能热水管与储水箱联接时,活节对接丝旋帽可直接与储水箱活节对接丝相丝接。
本发明还由于采用了在耐温抗蚀密封圈下端设置半圆型折合滚带圈,半圆型折合滚带圈外部顶端设置防撞胶垫,半圆型折合滚带圈内紧贴太阳能热水管外壁设置环型扁状软质胶圈,当整体太阳能热水管合圈时管与管之间不会发生碰撞和破损。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可频繁拆安的便携式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原理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结构,太阳能真空热水管1底端设置全封套帽转轴2,全封套帽转轴2下端设置全封套帽3,太阳能真空热水管1上端设置金属活节密闭套4,金属活节密闭套4顶端设置活节对接丝旋帽5,活节对接丝旋帽5下端设置耐温抗蚀密封圈6,耐温抗蚀密封圈6下端设置半圆型折合滚带圈7,半圆型折合滚带圈7外部顶端设置防撞胶垫8,半圆型折合滚带圈7内紧贴太阳能热水管1外壁设置环型扁状软质胶圈9,半圆型折合滚带圈(7)两端部设置销轴10。
本发明的安装过程为:首先在太阳能真空热水管1底端安装固定全封套帽3,将太阳能真空热水管1上端穿过耐温抗蚀密封圈6固定与金属活节密闭套4底部,在半圆型折合滚带圈7外部顶端安装固定防撞胶垫8,再在半圆型折合滚带圈7内紧贴太阳能热水管1外壁固定环型扁状软质胶圈9,然后再将上下半圆型两折合滚带圈7合拢,由销轴10铆牢后置放与太阳能热水管、储水箱的折叠管架(未标示)上。当太阳能真空热水管1与储水箱(未标示)连通时,还可将金属活节密闭套4顶端活节对接丝旋帽5直接丝拧与储水箱下部活节对接丝口(未标示)上即可完成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昌辉,未经袁昌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16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白芨种茎的储藏技术
- 下一篇:一种叠合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