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通信系统及移动通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21652.9 | 申请日: | 201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8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郑文俊;阎立刚;郭明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8/06 | 分类号: | H04W88/06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郑小军;冯志云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通信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双卡双待机模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现代人在需与远方的亲友联系时,也不必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能够随时通过手机等移动通信系统来和他人通话。其中,移动通信系统需安插由电信业者所发行的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据此移动通信系统才能使用电信业者所提供的无线通信服务而连接上网。
一般来说,现今电脑或其它电子装置已可通过移动通信系统连上移动网络而连接至因特网,连接方式有两种,其一为将移动通信系统设定成调制解调器,利用拨号网络连接至因特网;另一为移动通信系统连接至因特网后,利用频宽分享的方式连接至移动通信系统的装置也可连接至因特网。
然而,当移动通信系统被电脑或其它电子装置使用而连线至因特网后,移动通信系统使用便会受到限制。举例而言,当使用连接线连接移动通信系统和电脑或其它电子装置后,在不中断因特网连线的前提下,能使用移动通信系统的范围就很有限;若是通过蓝牙连线,则能使用的范围也有限。另一方面,若之后有更进步的通信规格,移动通信系统也无法支持其功能,也就是说,若要使用该通信规格,便须更换为支持此系统的移动通信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装设有移动网卡而具有双卡双待机的模式并可选择性地使用不同用户识别模块卡的身份进行无线通信服务。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其适用于上述的移动通信系统,而具有上述的优点。
本发明提出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包括通信本体以及网卡。通信本体具有第一用户识别模块、第一控制模块与第一数据传输模块。第一控制模块包括数据传输控制单元,其中通信本体通过第一数据传输模块与第一用户识别模块连接至网络。网卡可插拔地连接于通信本体。网卡具有第二用户识别模块、第二控制模块与第二数据传输模块,且网卡通过第二数据传输模块与第二用户识别模块连接至网络。当网卡连接于通信本体时,通信本体利用第一控制模块的数据传输控制单元传输控制指令至网卡的第二控制模块,并以第二数据传输模块与第二用户识别模块连接至网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网卡与通信本体的连接通过通用串行端口(USBport)。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通信本体还包括容置槽,用以容置网卡。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通信本体与网卡于外观上整合为一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数据传输模块与第二数据传输模块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连接至网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识别模块包含通用用户识别模块卡(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card,USIM card)。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通信本体还包括网络连线控制模块,网络连线控制模块送出连线请求信息至第一控制模块,以选择通信本体以第一数据传输模块与第二数据传输模块、第一数据传输模块或第二数据传输模块的其中之一连接至网络。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通信本体还包括使用者接口,用以操作网络连线控制模块,使通信本体通过第一数据传输模块与第二数据传输模块、第一数据传输模块或第二数据传输模块的其中之一连接至网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通信本体通过第一控制模块预设网络连接端口设定值,当网卡连接于通信本体时,通信本体根据网络连接端口设定值选择以第一数据传输模块与第二数据传输模块、第一数据传输模块或是第二数据传输模块的其中之一连接至网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通信本体还包括通话控制单元,当网卡连接于通信本体时,通信本体通过通话控制单元控制以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或是第二用户识别模块的其中之一进行通话。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通信本体处于双卡双待机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通信本体还包括使用者接口,用以操作通信本体以第一用户识别模块或是第二用户识别模块的其中之一进行通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16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助力轮椅的驱动器结构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兽医医疗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