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成毛细管式平行X射线聚焦透镜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22822.5 | 申请日: | 201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3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丁伟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GE医疗系统环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K1/06 | 分类号: | G21K1/06;A61B6/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亚宁;王忠忠 |
地址: | 美国威***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毛细管 平行 射线 聚焦 透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影像领域,特别是X射线医疗影像成像技术。
背景技术
影响X射线医疗影像成像质量有很多因素,其中X射线散射是重要因素之一。图1示出X射线成像系统中发生的散射线。其中,一部分散射线来自于X射线球管自焦点(1)外发射的X射线,大约占X射线球管原发射线的25%左右。如不能有效过滤这部分射线,将使病人无谓吃线,同时影响成像质量。目前的X射线医疗影像设备中,来自X射线球管的射线经准直器(2)和射线硬化之后,全部穿过病人身体(3),之后在到达探测器之前,通过一个滤线栅过滤X射线中的散射线。而在X射线穿过人体(3)之前,并没有对大量的X射线的散射线进行任何过滤。另一方面,散射角的大小对X射线成像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图1示出X射线散射角Φ(4)当Φ等于90度时是最佳情况;当Φ大于90度时,Φ越大,来自X射线源的射线更多地会发生散射偏离原发射线的方向。目前的X射线医疗影像设备,即使使用准直器(2),散射角Φ也大于90度、而且角度很大。由于这两方面原因,目前的X射线医疗影像设备在使用中会产生较多的X射线散射线,不仅影响图像质量,而且导致病人吃线更多。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提高X射线成像质量、减少病人吃线的方法和设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X射线聚焦透镜,位于X射线球管和准直器之后,X射线球管后方是准直器,X射线自球管发出后通过准直器,然后再通过位于准直器后方的X射线聚焦透镜出射,其特征在于:在准直器后方置有集成毛细管平行镜头,将穿过准直器的锥体发散形射线转化成平行X射线。
在集成毛细管平行X射线聚焦透镜后,置有毛细管平行滤线栅,与平行出射的X射线对齐平行。
集成毛细管平行镜头的前部口径与准直器对准,后部口径与毛细管平行滤线栅对准,形状为椎梯形。
所述集成毛细管平行聚焦透镜内部是大量毛细管锥形管道。
所述毛细管锥形管道内部的设计角度大于X射线全反射角。
毛细管平行滤线栅与毛细管平行聚焦透镜内部的毛细管锥形管道,分别对齐平行。
所述毛细管锥体玻璃管道的材料是铅玻璃。
所述毛细管锥体玻璃管道的材料是铅陶瓷。
所述毛细管平行滤线栅的材料是铅。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X射线聚焦透镜。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X射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X射线聚焦透镜。
本发明使用集成毛细管平行X射线镜头将散射角Φ转化为90度,有助于解决散射角Φ过大的问题,同时能够过滤自X射线球管自焦点外发射的X射线;使用毛细管平行滤线栅亦有助于解决球管焦点外散射线问题,并在射线到达人体之前进行过滤。因此本发明有利于提高图像质量,降低病人吃线,并可应用于其他医疗影像系统。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X射线成像系统中发生的散射线。
图2示出了本发明方法的原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装置集成毛细管平行X射线镜头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此。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其中不同附图中相同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2示出了本发明方法的原理图。本发明使用集成毛细管平行X射线聚焦透镜(6)将穿过准直器(7)的锥体发散形射线转化成平行X射线,使得X射线垂直入射病人身体(3),即散射角Φ等于90度。另外,集成毛细管平行X射线聚焦透镜(6)之后增加毛细管平行滤线栅(8),与平行出射的X射线对齐平行,这样可以过滤X射线球管自焦点(1)外发射的X射线散射线的60%-80%左右。该毛细管平行滤线栅(8)可集成在集成毛细管平行X射线镜头(6)的末端。本发明使用集成毛细管平行X射线聚焦透镜(6)将散射角Φ转化为90度,有助于解决散射角Φ过大的问题,同时能够过滤来自X射线球管焦点外发射的X散射线;使用毛细管平行滤线栅(8)亦有助于解决球管焦点外散射线问题,并在射线到达人体之前进行过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GE医疗系统环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GE医疗系统环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28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