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储能复合粒子、电池负极材料以及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24017.6 | 申请日: | 201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9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铭;张彦博;廖世杰;郑季汝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M4/583 | 分类号: | H01M4/583;H01M4/133;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祁建国;鲍俊萍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粒子 电池 负极 材料 以及 | ||
1.一种储能复合粒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碳膜,围绕出一空间;
一导电碳材,设置于该空间内;
一储能颗粒,设置于该空间内;以及
一导电碳须,电性连接该导电碳材、该储能颗粒与该碳膜,且该导电碳须从该空间内延伸到该空间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复合粒子,其特征在于,该储能颗粒是选自于纳米硅基颗粒、纳米异质复合颗粒及其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复合粒子,其特征在于,该纳米异质复合颗粒的材料是选自于Mg、Ca、Cu、Sn、Ag、Al、SiC、SiO、TiO2、ZnO、Si-Fe-P、Si-P、Si-Fe、Si-Cu、Si-Al、Si-Ni、Si-Ti、Si-Co及其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复合粒子,其特征在于,该储能颗粒选用纳米硅基颗粒以及纳米异质复合颗粒,且该纳米异质复合颗粒相对于该纳米硅基颗粒的重量百分比为0.1~5.0w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复合粒子,其特征在于,该储能颗粒相对于该储能复合粒子的重量百分比为10~50wt%。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复合粒子,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碳材相对于该储能复合粒子的重量百分比为50~80wt%。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复合粒子,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导电基质,设置于该空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复合粒子,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基质的材料是选自于碳材、金属、有机材料、无机材料及其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复合粒子,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基质相对于该储能复合粒子的重量百分比为5~10wt%。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复合粒子,其特征在于,该碳膜的材质包括:沥青的碳化物、或树脂的碳化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复合粒子,其特征在于,该储能复合粒子的表面积为6~15m2/g。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复合粒子,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多数个孔隙,设置于该导电基质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储能复合粒子,其特征在于,该些孔隙的尺寸介于1nm~1000nm。
14.一种电池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储能复合粒子;
一导电碳;以及
一粘着剂,其中,
该储能复合粒子、该导电碳与该粘着剂的重量组成比例为75∶15∶1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该粘着剂包括:水性丙烯酸酯。
16.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负极极板,在该负极极板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4至15中的任一所述的电池负极材料;
一正极极板,对应于该负极极板而设置;以及
一离子导电层,电性连接该负极极板与该正极极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该正极极板的材料包括: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401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