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MIMO系统中的基于非码本预编码的传输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24033.5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3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华;张平;高向川;孙奇;宋磊;徐晓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5/03 | 分类号: | H04L25/03;H04B7/04;H04B7/06;H04B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mimo 系统 中的 基于 预编 传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MIMO系统中的基于非码本预编码(SLQD)的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多天线技术研究的深入,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对信道容量、链路可靠性和覆盖范围等带来诸多好处,例如Bell实验室的Foschini等人提出的编解码方式简单的垂直分层空时码(Vertical Bell Labs layered Space-Time,V-BLAST)结构,其实验系统实现了高达20-40Bits/Hz的频谱效率(发射天线4根、接收天线8根)。对于V-BLAST系统,最大似然检测在误比特率最小的意义下是最优接收,但是,其解码复杂度随着天线个数及调制星座点数的增加成指数增加。而由Bell实验室提出的基于迫零准则(ZF-OSIC,zero forcing-optimal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基于迫零准则的最优串行干扰抵消)的排序串行干扰抵消检测算法是一种有效的检测算法,通过串行干扰抵消分别检测每层的信号,能够取得较好的性能,但要在检测每层信号时都需要计算矩阵伪逆,其过程复杂度较高,在实际系统中难以应用。随后,一种排序的QL(即SQLD,非码本预编码)分解检测算法被提了出来,该算法降低了系统的检测复杂度,但是该检测算法通常难以得到最佳的检测次序,且由于误码传播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使得误码率性能也有所下降。
通常情况下,当发送端已知信道状态信息时,可以通过发送端的预编码引入更大的性能增益。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和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是两种现代通信系统中常用的双工方式。在FDD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是在分离的两个对称频率信道上进行接收和发送,用保护频段来分离接收和发送信道,而在TDD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和发送使用同一频率载波的不同时隙作为信道的承载,用时间间隔保证接收与发送信道的分离。在TDD方式中,由于基站到移动台的上下行链路信道具有同样的频率,因而上下行链路的信道参数基本相同,这种性质被称之为TDD系统的信道互惠性。因此,在FDD MIMO系统中,基站端可以通过反馈获得部分或完整的信道信息,实现预编码技术,而在TDD MIMO系统中,基于前述信道互惠性的存在,基站端可以在不需要反馈的情况下即可获得部分或完整的信道信息,应用预编码技术。
目前主流应用的是在理想MIMO-VBLAST传输系统(Mt根发送天线,Mr根接收天线)中使用传统的SQLD分解检测算法。接收端在通过信道估计获得信道状态信息Ht后,接收端的接收到的信号为对信道估计结果Ht,equ进行QL分解得到Ht,equ=QL,获得酉矩阵Q和下三角矩阵L;然后利用酉矩阵Q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获得处理后的接收信号再使用下三角矩阵L对处理后的接收信号y执行串行干扰删除,并依次完成符号解调和译码;
其中利用酉矩阵Q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获得处理后的接收信号的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40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外接玻璃肋单元框架幕墙系统
- 下一篇:电动转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