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24832.2 | 申请日: | 2010-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4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吉川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电机控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29/739 | 分类号: | H01L29/739;H01L2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鑫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器件 | ||
1.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
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半导体区;
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半导体区,其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区的表面部分中有选择地形成;
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半导体区,其在所述第二半导体区的表面部分中有选择地形成;
从所述第三半导体区跨过所述第一半导体区的第一电极,其中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一半导体区之间插入绝缘薄膜;
连接至所述第二半导体区和所述第三半导体区的第二电极;
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区和所述第二半导体区之间的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第四半导体区,所述第四半导体区至少占据所述第二半导体区之下的一区域;
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区的背面上的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五半导体区;
与所述第五半导体区接触的第三电极;
所述第四半导体区比所述第一半导体区更重地掺杂,所述第四半导体区包含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杂质,其平均杂质量为8.0×1011cm-2或者更小;
以及
所述第一半导体区呈现足够低的电阻率以防止从所述第五半导体区扩展的耗尽层到达所述第四半导体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半导体区包围所述第二半导体区之下的整个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半导体区中的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所述杂质的所述平均杂质量为5.0×1011cm-2或者更小。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半导体区中的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所述杂质的所述平均杂质量为1×1011cm-2或者更小。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器件,所述半导体器件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区的边缘地区中的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六半导体区,所述第六半导体区从所述第一半导体区的正面穿过所述第一半导体区延伸到所述第一半导体区的背面,且所述第六半导体区与所述第五半导体区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器件,所述半导体器件还包括:
有源区和所述第六半导体区之间的耐击穿区,在所述有源区中形成所述第二半导体区、所述第三半导体区以及所述第四半导体区,所述耐击穿区包围所述有源区;以及
在所述耐击穿区中的所述第一半导体区的表面部分中的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七半导体区,多个所述第七半导体区包围所述有源区。
7.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区呈现足够低的电阻率以在施加等于额定电压的反向电压时,防止从所述第五半导体区向所述第四半导体区扩展的耗尽层到达所述第四半导体区。
8.如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器件,所述半导体器件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区和所述第五半导体区之间的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第八半导体区,
以及
所述第一半导体区呈现足够低的电阻率以防止从所述第二半导体区扩展的空间电荷区到达所述第八半导体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半导体区中的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杂质的平均杂质量为1.0×1012cm-2或者更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电机控股株式会社,未经富士电机控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483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现玻化彩砂活性着色的方法
- 下一篇:自行车折叠方法及箱式折叠自行车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