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配合电路板和内插器组件的内插器框架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24978.7 | 申请日: | 2010-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6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贾斯汀·S·麦克莱兰;纳森·W·斯万格;贾森·M·雷辛格;杰弗里·B·麦克林顿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科电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18 | 分类号: | H05K7/18;H05K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葛飞 |
地址: | 美国宾夕***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配合 电路板 内插 组件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于将电路板和内插器组件(interposer assembly)对齐的内插器框架组件。
背景技术
内插器组件包括平面体,其包括一个或多个穿过其延伸的触点。触点从平面体的相对侧的每一个上突出。在一个侧面上包括导电迹线和/或垫片的第一电路板与从平面体的一侧突出的触点配合。在一个侧面上也包括导电迹线和/或垫片的第二电路板与从平面体的相对侧突出的触点配合。电路板将内插器组件夹在电路板之间,并通过内插器组件上的触点相互电耦接。
为了将电路板的导电垫片和/或迹线与内插器组件的触点配合,导电垫片/迹线必须与触点对齐。一些已知的内插器组件包括安装在内插器组件的相对侧上的框架。这些框架位于内插器组件上,来将电路板向内插器组件上的触点导引。例如,框架至少部分地环绕或沿着内插器组件的一个或多个侧面上的触点的外周边延伸。电路板可以接合或放置在内插器组件的一侧上的框架内来对准电路板的垫片/迹线和内插器组件的触点。
但是,安装在内插器组件上的框架可能包括导致电路板的垫片/迹线与内插器组件的触点未对齐的尺寸错误。例如,由绝缘体材料模制而成的框架可发生翘曲或扭转,从而导致框架不能安装在内插器组件上以将电路板和触点对齐。内插器组件的尺寸误差相对较小,这样翘曲或扭转的框架就不能使用。
需要一种内插器框架组件,其能够导引和对齐与内插器组件处于配合关系的电路板,同时考虑到内插器框架组件中的尺寸误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内插器框架组件包括静止框架和偏置框架。静止框架和偏置框架的每一个包括相互连接并在不同方向上延伸的支腿,配置为安装在内插器组件上的安装表面,和与安装表面相交的内侧面。静止框架具有对齐凸起,其从静止框架的内侧面突出。偏置框架具有耦接到偏置框架的内侧面的偏置构件。对齐凸起和偏置构件配置为导引和保持与内插器组件配合的电路板,以使得电路板与内插器组件的触点区域上的触点对齐和配合。当静止框架和偏置框架安装在内插器组件上时,静止框架和偏置框架相互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处于分离状态的内插器组件和电路板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处于配合关系的内插器组件和电路板的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内插器组件的分解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内插器组件的另一个分解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在图1所示的内插器组件的主体上的图1所示的静止框架的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处于分离状态的内插器组件100和电路板102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处于配合关系的内插器组件100和电路板102的透视图。内插器组件100具有平面主体104,其在相对侧面116、118之间延伸。主体104是平面的,其中主体104在两个垂直方向上的外部尺寸大于在第三垂直方向上的外部尺寸。例如,主体104在平行于纵轴110和横轴112的方向上比在平行于横轴114的方向上测量得到的主体104的厚度大。
主体104包括具有多个触点108(图1所示)的触点区域106(图1所示)。触点区域106表示一个包含触点108的主体104的区域。为了清楚起见,沿着触点区域106的外周边仅示出了一些触点108。触点区域106上基本上布满以整齐的栅格或排列布置的触点108。例如,触点108以整齐的栅格布置在整个的触点区域106内。触点108穿过主体104从一侧面116延伸到另一侧面118。触点108从侧面116、118的每一个上凸出。触点108与内插器组件100的相对侧面上的电路板102配合和电连接。例如,第一电路板102可包括配置在电路板102的一侧上的触点120(图1所示)。电路板102可以是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触点120可以是配置在电路板102的表面上的导电垫片或迹线。例如,触点120是导电垫片的接点栅格阵列(LGA)。第一电路板102沿着平行于横轴114的方向与内插器组件100的侧面116接合来使第一电路板102的触点120和内插器组件100的触点108配合。第二电路板102在平行于横轴114并且与第一电路板102接合内插器组件100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与内插器组件100的相反侧面118接合。第二电路板102使第二电路板102的触点120与内插器组件100的触点108在相反侧面118上配合。延伸过内插器组件100的触点108电耦接与内插器组件100的相对侧面116、118配合的两个电路板1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科电子公司,未经泰科电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49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