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空活塞发动机的油封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9185031.8 | 申请日: | 2008-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8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林海英;秦博;陈林;陈小龙;冯建民;李新民;白湘波;王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B77/04 | 分类号: | F02B7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官汉增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空 活塞 发动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油封技术,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应用于航空系统中活塞发动机的油封方法。
背景技术
航空活塞发动机与地面车用内燃机工作原理相同,都是燃料在汽缸内燃烧后推动活塞做功,航空活塞发动机是按螺旋桨特性工作,通常其燃料使用的是汽油。
活塞发动机工作时汽油燃料在化油器中喷入气道,形成油气混合气。油气混合气在发动机工作循环中进入发动机汽缸,经过压缩和燃烧后被排出发动机。发动机的气道和化油器都是与空气相通的,如果发动机停放在机库内长时间不使用,汽油会逐渐挥发,并且在化油器内形成胶质沉淀,导致化油器内浮子与化油器内壳粘连。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机的供油系统将不能正常工作。另外,内部管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也容易形成锈蚀。根据实际使用经验,航空活塞发动机在不做油封处理的情况下停放1个月以上,化油器将出现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因此,为了防止或者避免由于长时间停放而导致的发动机内部管路和化油器故障,需对发动机进行油封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航空活塞发动机进行油封的方法。本发明的油封方法基于油封装置能够给发动机提供油封油,油封油为燃油和润滑油的混合油,因此使发动机管路及化油器内部附着油封油,可以达到长时间保护发动机的目的。
所述的油封装置包括油封油箱、蓄电池、燃油泵、回油管路、供油管路,其中在油箱上设有液位仪、加油口、出油口和回油口。回油管路和供油管路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油箱的回油口和出油口,另一端在油封时分别与发动机连接。油箱上的液位仪用以显示油箱内部油量。燃油泵设置在供油管路上靠近油箱的某一位置,所采用的燃油泵内部具有燃油过滤装置,如果所使用的燃油泵内部没有过滤装置,应在燃油泵和油封油箱之间的供油管路上加装油滤。蓄电池固定安装在蓄电池支架上。
应用上述的油封装置,可以实现对发动机的油封。具体的油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为油封油箱加油;
按照滑油与汽油1∶10的比例配比油封油,加入燃油箱中。
第二步,连接管路,排空管路内空气;
第一次打开燃油泵,油封油仅在燃油泵的驱动下在装置管路中循环。直到将管路内的空气完全排空后关闭燃油泵。
第三步,发动机起动,开始油封;
第二次打开燃油泵,开起发动机在慢车状态下工作大于1分钟后关闭发动机和燃油泵。
第四步,冷转补油;
油封后的发动机冷却约5分钟后,第三次开起燃油泵,断开发动机的点火电嘴,使发动机冷转3至5次。每次冷转10~15秒钟,每次冷转间隔时间不少于2分钟。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在不拆装管路和化油器的情况下完成发动机油封,可应用于四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
(2)油封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3)油封油采用了市场上可以购得的滑油和汽油,配比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航空活塞发动机油封装置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航空活塞发动机油封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
1—油箱,2—蓄电池支架,3—蓄电池,4—液位仪,5—加油口,6—燃油泵,
7—回油管路,8—供油管路,9—发动机,10—出油口,11—回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航空活塞发动机油封方法。通过一定配比的滑油和汽油的混合油封油、油封装置和相应的油封方法,使发动机内部气道和化油器都得到了良好的油封保护。
所述的航空活塞发动机油封装置如图1,所述的油封装置包括油封油箱1、蓄电池3、燃油泵6、回油管路7、供油管路8,其中在油箱1上设有液位仪4、加油口5、出油口10和回油口11。回油管路7和供油管路8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油箱1的回油口11和出油口10,另一端在油封时分别与发动机9连接,将发动机9和油箱1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液位仪4用以显示油箱1内部油量。燃油泵6设置在供油管路8上靠近油箱1的某一位置,所采用的燃油泵6内部具有燃油过滤装置,如果所使用的燃油泵6内部没有过滤装置,应在燃油泵6和油封油箱1之间的供油管路8上加装油滤。
所述的蓄电池3可以是12V直流蓄电池,蓄电池3固定安装在蓄电池支架2上,所述的蓄电池支架2距离油箱底部一定的高度,以防止油封油泄露与蓄电池接触造成短路。
在工作过程中为了避免由于电位的不同而引起放电点火,需要油箱1与发动机9同时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91850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具内部气体的排气结构和具有该结构的模具
- 下一篇:电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