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靠垫之结构改良有效
申请号: | 201020002841.3 | 申请日: | 201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5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萧学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晨兴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27/00 | 分类号: | A47C2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靠垫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背靠垫的结构改良,主要是于背板上覆设缓冲层而包覆外套所构成的,而该背板是以主板的两侧连接活动侧板而组成,促使背板两侧具有因应椅背形状的可动设计而供使用者躺靠。
背景技术
背靠垫是一种置放在使用者背部与椅背间的支撑结构,以弥补椅具人体工学设计与使用者体型之间的差异,让不同的使用者可以更容易维持良好坐姿与舒适性,所以背靠垫的产品一直在市场上占有极大的需求。
而在公知背靠垫的结构设计中,主要都是在一背板上覆设缓冲层而包覆外套所构成的(或再增设一可调整曲度的背垫),因此当使用者将背靠垫置放在椅背时,背靠垫便完全取代了椅背该位置的人体工学设计,而且因为背靠垫的后面与椅背正面间不可能完全贴合(各有其尺寸及弧曲度的不同),所以往往在背靠垫的后面与椅背正面间产生极大的空隙(如图1所示),即造成背靠垫的设置会占用极大的椅座面积,大量减少了使用者可以坐在椅座上的面积,不仅影响舒适性,而且椅背既有的人体工学弧曲度设计也会因为背靠垫的设置而丧失(例如椅背两侧原本具有向前包覆使用者背部两侧的设计时,也会因为背靠垫的置入而失去作用),造成背靠垫与椅背功能相互抵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申请人鉴于上述缺失,深觉公知背靠垫的结构设计有其不足之处,因此遂以其多年从事专业设计、制造的经验,积极研发改良,在各方条件以及成本的考虑下,苦心实用新型出本结构的组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靠垫的结构改良,以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靠垫的结构改良,主要是于背板上覆设缓冲层而包覆外套所构成的,其中:背板是以一主板的两侧连接活动侧板而组成,背靠垫的活动侧板顺着椅背的弧度而弯曲。
所述背靠垫的结构改良,其中主板与活动侧板是经由铰链所连结。
所述背靠垫的结构改良,其中主板与活动侧板是枢接所构成。
所述背靠垫的结构改良,其中主板与活动侧板是经由柔韧材质的两端各别固定而连结。
所述背靠垫的结构改良,其中主板上设置可调式背垫后而再覆设缓冲层,因应不同使用者的体型而驱动可调式背垫。
本实用新型实施后将可达到下述效益:
由于本实用新型背靠垫中的背板是以一主板的两侧连接活动侧板,所以两侧的活动侧板具有相对主板摆动角度的特性,因此一旦将背靠垫放置在使用者背部与椅背之间时,由使用者相对背靠垫的躺靠力将可压制在主板上,并令两侧的活动侧板顺着椅背人体工学的弧曲度而向前摆动(例如椅背的两侧具有朝前弧曲时),以包覆在使用者背部的两侧形成扶抱,让使用者在使用背靠垫达到挺腰的目的之下,同时还能得到椅背的人体工学设计,而且因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靠垫并不会占用太多的椅座面积(背靠垫与椅背间不会产生大空隙),所以使用者可以坐在椅座上的面积十分充足,可以保持最佳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公知背靠垫实施在椅背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背板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成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背板操作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在椅背的参考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设置可调式背垫的参考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于轮椅的状态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背板另一结构参考图。
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背极,11主板,12活动侧板,2缓冲层,3外套,4可调式背垫,10背靠垫,20椅背,30轮椅。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确实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及其所能达成的功能效益,以下配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详细介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背靠垫的结构改良,主要是于背板1上覆设缓冲层2而包覆外套3所构成的(如图2、图3所示),其中背板1是以一主板11的两侧连接活动侧板12而组成(以活动侧板12可以相对主板11进行摆动的固定方式为原则,可以采用铰链接合、枢接结合或以柔韧材质的两端各别固定在主板11、活动侧板12都可以,由于公知可以采用的方式极多,所以不再赘述),令背靠垫10可以顺着椅背20的弧度而弯曲,以支撑使用者的背部及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晨兴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晨兴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028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