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四组合原油快速脱水仪无效
申请号: | 201020004038.3 | 申请日: | 201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4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善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善柱 |
主分类号: | C10G33/00 | 分类号: | C10G33/00;C10G3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35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原油 快速 脱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原油处理设备,具体是涉及一种在高低温度下不改变原油物性的四组合原油快速脱水仪,其组合了导热油加热、搅拌机搅拌、水处理和压电换能器换能四种处理方法,适合各种粘度的原油脱水。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使用的原油脱水仪有两种,一种是密闭式高压脱水仪,它利用高压脉冲、密闭式高温降粘,其弊端是在脱水期间要经过多次增压、多次放水、然后再泄压,其原理结构复杂、原油中的油包水难以脱离干净,而且脱水时间长,如果排压不畅通会有导致爆炸的危险。另一种脱水仪采用高温降粘、高举式单体冷凝管,其弊端是结构为密闭式高温电脱水(直接用加热管对原油进行加热),从而导致原油的物性改变,而冷凝管为单体管,其制冷空间不足,导致原油中的轻质组分严重流失,由于是密闭高温脱水,式样中的油品容易沸腾溢出,可能导致实验人员烫伤甚至发生火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组合快速原油脱水仪,其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密闭式高温高压脱水仪脱水速度慢、脱水时间长、脱水数据不准确、浪费水资源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四组合快速原油脱水仪组合了导热油加热、搅拌机搅拌、水处理和压电换能器换能四种处理方法,其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四组合快速原油脱水仪,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部的原油反应装置,该原油反应装置为锥形体并且分为内外三层:最内层为原油釜,中间层为导热油釜,最外层为保温层;原油釜的上部设有进油口、排气口、降温水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原油釜的底端设有卸油口;原油釜的上方设有电机,电机的下端连接搅拌轴,搅拌轴伸入原油釜内且其下端设有搅拌叶片;原油釜的内部设有水处理器、压电换能器和降温盘管,其中,水处理器设于原油釜的内壁顶端,压电换能器设于原油釜的内壁中间两侧,降温盘管成盘旋状围绕在搅拌轴周围,上述进水口、出水口与该降温盘管相连通;原油釜通过排气口与油水分离器相连接,油水分离器、恒温蒸馏管和低温冷凝管再依次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油水分离器设计为双S型组合管,下端设有球形集液管,该球形集液管的两端分别设有排水口和回油口,该双S型组合管的两侧顶端成水平点。
进一步地,所述低温冷凝管、恒温蒸馏管采用双重压缩机制冷,而且均设计成为多层球形缓冲管。
进一步地,所述水处理器为圆盘形加热铝片,其主要作用是对原油进行间接加热,防止水分二次蒸发。
进一步地,所述压电换能器为压电陶瓷材料,其原理是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作用是震碎原油中的油包水。
进一步地,所述原油釜的上部设有导热油传感器和原油温度传感器,分别监测导热油和原油的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降温盘管通过所述降温水的进水口、出水口与所述恒温蒸馏管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油釜的内侧设有导热油加热管,上方设有导热油进口,下方与液面观察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四组合原油快速脱水仪采用上述四组合(导热油加热、搅拌机搅拌、水处理和压电换能器换能)能量交换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主要以导热搅拌为主;
2.不会损毁原油的物理性质;
3.原油中的轻质组分回收达99%;
4.脱水时间只需30分钟;
5.脱完后的样品含水率不超过0.03%;
6.采用压电换能器通过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能够完全地解决原油中的油包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四组合原油快速脱水仪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1、电机 2、电机轴承 3、原油进口
4、导热油进口 5、导热油加热管 6、水处理器
7、原油釜 8、导热油釜 9、压电换能器
10、保温层 11、回油口 12、多层球形缓冲管
13、降温水进口 14、气体冷凝区 15、双S型组合管
16、排水口 17、球形集液管 18、排气口
19、通孔 20、搅拌轴 21、降温盘管
22、搅拌叶片 23、卸油口 24、液面观察口
R1、导热油传感器 R2、原油传感器 K1、低温冷凝管
K2、恒温蒸馏管 K3、油水分离器 B1、进水口
B2、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善柱,未经李善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040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