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闭式合成纤维纸浆沉析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010015.3 | 申请日: | 2010-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1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黄俊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D21D5/20 | 分类号: | D21D5/20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慧专利事务所 21215 | 代理人: | 刘琦 |
地址: | 116034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闭式 合成纤维 纸浆 沉析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在造纸领域的机械设备,尤其涉及合成纤维纸浆沉析设备中入料的设置方式及密封方式。
背景技术
合成纤维纸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电绝缘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可满足航空、航天、船舶、机车、冶金等工业部门对纸基材料的苛刻要求,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而制约高性能合成纤维纸基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如何制造出合适的合成纤维纸浆原料,目前适合造纸用的高性能合成纤维纸浆的生产技术及设备仍处在研发阶段,所使用的设备在生产合成纤维纸浆产量和质量方面仍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满足不了大批量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适合合成纤维纸浆工业化生产的沉析设备,生产高质量的合成纤维纸浆,以满足合成纤维纸工业化批量生产的需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密闭式合成纤维纸浆沉析机,包括动力单元驱动的主轴,还包括筒形腔体以及位于腔体内旋转的转子。转子包括连接主轴的圆盘。腔体在转子的前方开设有出料口;腔体还开设有两种对准所述转子的入料通道;第一种入料通道为合成树脂溶液入料通道,入料通道的进口处设置有树脂管接头;第二种入料通道为凝固剂入料通道。其中,主轴穿设于构成筒形腔体的机壳;机壳的后端面密闭式连接填料盒。机壳和填料盒中设置对准转子圆盘后部的凝固剂入料通道。凝固剂入料通道的入口从后侧对准转子的圆盘。这一设置方式有利于絮凝状纤维浆料的形成和向出料口输出,而且形成的絮凝状纤维浆料质量较其他入料方式尤为突出。此外,在填料盒的后端在主轴上套设有填料压盖;填料盒和填料压盖与主轴之间形成环形密封槽,在环形密封槽中由后向前依次设置密封压环和聚四氟乙烯生料带密封填料。
本发明密闭式合成纤维纸浆沉析机改进在于,在机壳和填料盒的连接端面构成一个连通的环形槽体段;在槽体段中平行腔体轴线对准转子圆盘的后部在圆周上等角距间隔设置穿透机壳的入口段通孔;而在填料盒上开设有自外壁连通至槽体段的斜孔段通孔。上述入口段、槽体段以及斜孔段构成了本发明沉析机中的凝固剂入料通道。
优选方式下,凝固剂入料通道的斜孔段通孔与主轴成45度角对称设置于填料盒中,最优方式下,为对称的两个通孔。为了便于斜孔段通孔的开设,填料盒的外壁设置有与斜孔段通孔成90度角的平面部分。从而钻孔时,可以垂直平面钻孔,方便操作。此外,为了保证整体的密闭性,填料压盖和填料盒一起通过圆周上间隔设置的长螺栓固定于机壳上。
本发明通过设计凝固剂的入料通道,达到提高凝状纤维浆料产量和质量的目的。同时根据通道的设置方式,本发明提供了一套有效的密封方式,从而达到避免物料泄漏,降低设备腐蚀,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本发明所设计的密闭式沉析机具有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廉、操作工艺简单、方便的特点,生产出的絮凝状纤维浆料强度高、质量好、产量高,适合合成纤维纸浆的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密闭式结构的合成纤维纸浆沉析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沉析机机头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沉析机转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沉析机转子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沉析机机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沉析机机壳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沉析机机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沉析机机盖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密闭式合成纤维纸浆沉析机,包括动力单元驱动的主轴、筒形腔体,以及位于腔体内旋转的转子。转子包括连接主轴的圆盘;筒形腔体在转子的前方开设有出料口。此外,腔体开设有两种喷向转子的入料通道;第一种入料通道为合成树脂溶液入料通道,第二种入料通道为凝固剂入料通道。
优选方式下,转子还包括在圆盘外圆周上间隔设置的立板。其中,合成树脂溶液入料通道的入口正对立板;而凝固剂入料通道的入口从后侧对准转子的圆盘。这一设置方式有利于絮凝状纤维浆料的形成和向出料口输出,而且形成的絮凝状纤维浆料质量较其他入料方式尤为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工业大学,未经大连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100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