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诊断性腹腔穿刺灌洗针无效
申请号: | 201020014720.0 | 申请日: | 201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83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峰;姜涛;郑福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杰峰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25/06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37215 | 代理人: | 王庆德 |
地址: | 261041 山东省潍坊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诊断 腹腔 穿刺 灌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诊断性腹腔穿刺灌洗针。
背景技术
在急诊科、普外科的诊疗过程中通常会采用诊断性腹腔穿刺和腹腔灌洗的方法来诊断腹膜炎和腹部损伤等疾病。在诊断性腹腔穿刺时,将普通的穿刺针连接在注射器上直接穿刺进入腹腔进行抽吸,由于普通穿刺针的前端开口呈尖锐的楔形,使用这种穿刺针进行操作容易损伤肠管等脏器,并且诊断不准确,会出现假阴性现象。需要腹腔灌洗时,需要使用套管针再次进行腹腔穿刺,再将一多孔塑料管插入腹腔进行灌洗,这种操作方式的缺点是使用较多的器具,操作复杂。现在尚无一种只需一次腹腔穿刺即可进行诊断性腹腔穿刺和腹腔灌洗两种医疗操作的穿刺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次腹腔穿刺即可进行诊断性腹腔穿刺和腹腔灌洗两种医疗操作的诊断性腹腔穿刺灌洗针。
为解决上述问题,所提供的诊断性腹腔穿刺灌洗针包括针体和连接在针体后端的针柄,针体前端设有过液孔,其结构特点是:针柄后端连接有三通管,三通管具有前端口、后端口和侧部端口,三通管上装有能使三通管任何两端口连通的阀门。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针柄后端连接有三通管,三通管具有前端口、后端口和侧部端口,三通管上装有能使三通管任何两端口连通的阀门,通过针体对腹腔进行穿刺,针柄的后端与三通管的后端口连接,三通管的前端口与抽液器连接,调整阀门使前端口和后端口连通,通过抽液器对腹腔液体进行抽液诊断,若出现可疑病例而造成腹穿结果阴性,则可在三通管的侧部端口连接有输液器,调整阀门使后端口与侧部端口连通,此时可通过输液器输液对腹腔进行灌洗,然后再调整阀门通过抽液器抽吸,提高了诊断准确率。本实用新型配合抽液器和输液器使用能通过一次穿刺即可进行诊断性腹腔穿刺和腹腔灌洗两种医疗操作,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并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并且三通管上阀门的设置也避免了气腹现象的发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针体具有呈球冠状的前端壁,过液孔设置在该前端壁上,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腹腔穿刺时,前端壁呈球冠状比较圆滑,针体刺入腹腔和调整变换角度时其前端不易损伤肠管等脏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针体上设有侧孔,能有效防止出现因过液孔堵塞造成抽吸不畅的现象,提高了抽吸成功率。
所述侧孔共设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针体的外表面上标有刻度线,刻度线的设置减少了变换角度时退针造成的医源性气腹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诊断性腹腔穿刺灌洗针,其包括针体2和连接在针体2后端的针柄1,针体2具有呈球冠状的前端壁6,前端壁6的球冠顶部设有过液孔3,针体2的前部还设有两个侧孔7,在距离前端壁合适距离的针体2外表面上标有刻度线8。针柄1后端连接有能与针体2内腔连通的三通管4,三通管具有前端口、后端口和侧部端口,三通管4的后端口通过连接帽螺接在上述针柄1的后端上,在不使用的状态下,三通管4的前端口和后端口都可以螺接有密封帽。三通管4上装有能使三通管4任何两端口连通的阀门5,如图1中所示,三通管4的中部呈圆柱形,其内转动安装有阀芯,阀芯上设有转动手柄,转动手柄上标示有箭头,阀芯上设置三个相互贯通的贯通孔,三个贯通孔分别对应前端口、后端口和侧部端口,通过转动手柄转动阀芯,可分别使前端口和后端口连通、前端口和侧部出口连通、后端口和侧部端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杰峰,未经张杰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147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