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氧气发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019629.8 | 申请日: | 201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63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杨云贵;杜书增;乔永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B7/08 | 分类号: | A62B7/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康凯 |
地址: | 7121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氧气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氧气发生器,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氧气发生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每年在煤矿上出事故的人时有发生。矿难事故发生时,全力抢救受困工人是当务之急。
矿难事故发生后,受现有营救设备和技术的影响,抢救过程时间不可能很短,受困人员因为没有及时呼吸到氧气窒息而死亡的占的比例很大,因此造成受困人员遇难,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目前,实际操作时是快速打通一条管道,用氧气管给井下受困人员输氧,赢取抢救时间,但是即便是这样还需要相当时间,而且受环境的制约也较大,总的说来:目前还没有专门的配备给工人的一种简易供氧设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氧气发生器,其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简易供氧设备空白,为解救受困人员赢取了时间,减少了矿难事故的死亡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自动氧气发生器,包括一近似圆柱形的非金属容器,所述非金属容器包括一个开口以及相对于开口的另一侧设置的底,
其特殊之处在于:
所述非金属容器内盛有约1/3~1/2体积的质量百分比为10%~15%过氧化氢;
所述非金属容器内设置一即使该非金属容器倾斜也与过氧化氢非接触的隔板;
该隔板包括固定板和活动板两部分,其中固定板镶嵌在非金属容器的内壁里,活动板与固定板通过轴连接,所述活动板能绕该轴转动,并部分叠加到固定板之上,另一部分和固定板之间形成一个间隙;
所述活动板对应的非金属容器的内壁处设置一条齿槽,所述活动板上设有一拨挡延伸到非金属容器的内壁外侧,并齿合在所述齿槽内,所述固定板上置有与过氧化氢的量反应匹配的催化剂;
所述非金属容器的开口处设置一将整个非金属容器密封的密封盖。
上述拨挡在远离非金属容器的内壁的一侧变形为一推板,该推板可将固定板上放置的催化剂推离原处。
上述拨挡在远离非金属容器的内壁的一侧设置一推板,该推板可将固定板上放置的催化剂推离原处。
上述催化剂包括含游离过渡金属离子化合物或过氧化氢酶MnO2或Al2O3。
上述含游离过渡金属离子化合物为Fe3+溶液。
上述非金属容器内距离开口的1/4处设置一所述隔板。
上述密封盖与非金属容器活动链接。
上述密封盖上设有一导管。
上述过氧化氢的质量百分比为11%~12%,其pH值为3.5~4.5。
上述非金属容器为塑料容器或玻璃容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安全性高以及成本低的优点,适合给任何如井下高危环境工作的人群,如果每人配置,矿难事故发生时,受困人员可以在营救的时间段内打开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给受困人员及时吸取到氧气,可以大大降低减少了矿难事故的死亡率,本实用新型分解产物是水,无污染、可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非金属容器,2-开口,3-底,4-过氧化氢,5-隔板,6-固定板,7-活动板,8-轴,9-间隙,10-齿槽,11-拨挡,12-催化剂,13-密封盖,14-推板,15-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自动氧气发生器,包括一近似圆柱形的非金属容器1,非金属容器1包括一个开口2以及相对于开口2的另一侧设置的底3,非金属容器1内盛有约1/3~1/2体积的质量百分比为10%~15%过氧化氢4;
非金属容器1内设置一即使该非金属容器倾斜也与过氧化氢非接触的隔板5;一般是非金属容器1内距离开口2的1/4处设置一所述隔板5。
该隔板5包括固定板6和活动板7两部分,其中固定板6镶嵌在非金属容器1的内壁里,活动板7与固定板6通过轴8连接,所述活动板7能绕该轴8转动,并部分叠加到固定板6之上,另一部分和固定板6之间形成一个间隙9;
活动板7对应的非金属容器1的内壁处设置一条齿槽10,所述活动板7上设有一拨挡11延伸到非金属容器1的内壁外侧,并齿合在所述齿槽10内,所述固定板6上置有与过氧化氢4的量反应匹配的催化剂12;
非金属容器1的开口2处设置一将整个非金属容器1密封的密封盖13。
本实用新型拨挡11在远离非金属容器1的内壁的一侧变形为一推板14,该推板14可将固定板6上放置的催化剂12推离原处。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拨挡11在远离非金属容器1的内壁的一侧设置一推板14,该推板14可将固定板6上放置的催化剂12推离原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196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