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返溅的残液收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019632.X | 申请日: | 2010-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5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吴利平;李云庆;王晓明;宁晓萱;张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医学实验中的辅助装置,涉及一种防止返溅的残液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医学实验中经常需要收集实验残液(例如:细胞培养残液、显色残液、电泳残液),收集时通常是直接倾倒于收集容器(如:烧杯、废液桶等)中。由于这些残液中有些含有有毒物质,若残液返溅出,会污染操作环境,甚至造成人体伤害;有些实验则需要清洁程度很高的实验条件,若残液返溅则会造成试验台或实验用品的污染,导致实验失败。直接倾倒很有可能造成残液返溅,为此设计一种简单方便的防返溅装置十分必要。
中国专利申请(专利号ZL 200820228428.1),公开了一种收集细胞培养残液的容器,该容器包括杯体,杯体口部有一个和杯体相配合的锥形漏斗,该锥形漏斗的上部形状与杯体相同。可以解决细胞培养实验中由于倾倒残液,导致残液反溅造成细胞污染的问题,使细胞培养操作更为安全可靠。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锥形漏斗和杯体配套使用,其造价较高,而且锥形漏斗在倾倒残液时由于口部较小,仍然存在残液反溅的现象。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防止返溅的残液收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防止返溅的残液收集装置,包括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容器上有一活动的遮盖,该遮盖的中心留有放置漏斗的通孔,所述的漏斗的侧壁上开有多个侧孔。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是:
所述的遮盖为塑料板或者是泡沫板或者是有机玻璃板;
所述的漏斗是玻璃制品或塑料制品或金属制品。
所述的容器的形状为圆形或方形或常见的任意形状的玻璃制品或金属制品。
本实用新型的防止返溅的残液收集装置,由于漏斗的侧壁开有多个侧孔,可以加快残液的下流速度,防止漏斗中残液的蓄积产生外溅。漏斗位于遮盖上的孔内,使其可以轻松置放于不同口径大小的容器上。遮盖与漏斗共同用于防止容器里的残液外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防止返溅的残液收集装置,包括容器1,在容器上有一活动的遮盖2,该遮盖2的中心留有放置漏斗3的通孔5,漏斗3的侧壁上开有多个侧孔4。
遮盖2的材料选择塑料板或者泡沫板或者有机玻璃板制作,可以适用于比其中心通孔5的直径大的任意容器。
漏斗3的材料选择玻璃制品或塑料制品或金属制品制作。
容器1的形状选择圆形或方形或常见的任意形状,它们是玻璃制品或金属制品。
使用时将遮盖2轻松放置在不同口径大小容器1上,将漏斗3位于遮盖2上的通孔5内,即可收集实验残液,由于漏斗3的侧壁开有多个侧孔4,可以加快残液向容器1的下流速度,并防止漏斗中残液的蓄积产生外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196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