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宽幅瞬态型信号电源无效
申请号: | 201020019642.3 | 申请日: | 2010-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3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黄辉;芦涛;侯文利;冬雷;余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新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40 | 分类号: | H02M7/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89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宽幅 瞬态 信号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信号电源,具体涉及一种宽幅瞬态信号电源。
背景技术
作为可编程信号发生器的信号电源,也称为功率型信号发生器,能输出一定功率,并给测试设备提供所需的信号。
功率型信号电源产生的波形曲线可以用三角函数方程式表示,如三角波、锯齿波、矩形波(含方波)和正弦波等。这些函数所产生的波形在电路实验和设备检测中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例如在通信、广播和电视系统中,以射频(高频)为基波,将音频(低频)信号、视频信号或脉冲信号运载出去,这就需要能够产生高频的振荡器。在工业、农业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内应用的高频感应加热、熔炼、淬火、超声诊断和核磁共振成像等,都需要不同功率和频率的振荡器。
目前常用的函数信号发生器有:1)采用分立元件组成的单函数发生器,频率不高,工作不稳定,不易调试;2)采用晶体管和运放IC等通用器件组成,更多的则是用专门的函数信号发生器IC,存在功能较少,且精度不高的问题,无法产生300kHz以上频率的信号,调节方式也不够灵活,频率和占空比二者互相影响,不能独立调节;3)利用单片集成芯片的函数发生器,能产生多种波形,达到较高的频率,易于调试。鉴于此,美国美信公司开发了新一代函数信号发生器ICMAX038,它克服了晶体管和运放IC组成的芯片的缺点,具有频率高和精度好的特点,成为锁相环、压控振荡器、频率合成器和脉宽调制器等电路的设计的优选器件;4)利用专用直接数字合成DDS芯片的函数发生器,能产生任意波形并达到很高的频率,是目前信号源系统研制的方向,但其成本较高,制作难度较大。
现有信号电源基本上能满足通常的电路测试、设备检测以及各行业的一般用途。但需要输出具有快速上升/下降时间的精确脉冲与方波信号、波形稳定、极低的噪声和频带宽度更大等质量要求很高的信号时,上述现有信号电源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从技术和市场上急需一种宽幅瞬态性信号电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宽幅瞬态信号电源,能输出具有快速上升和下降时间的精确脉冲与方波信号,且输出信号的波形稳定、噪声极低、频带更宽、功率更大,能满足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宽幅瞬态信号电源,包括全桥整流模块1和交流接触器3,全桥整流模块1的正极与一并联电路的一端相连接,全桥整流模块1的负极分别与第二电容6的负极、第二水泥电阻8的一端、第三绝缘栅双极晶体管11的发射极和第四绝缘栅双极晶体管12的发射极、辅助电源17、继电器15和风扇组相连接,交流接触器3分别与辅助电源17、风扇组和继电器15相连接,继电器15还分别与辅助电源17和控制板16相连接,控制板16还与辅助电源17相连接,
所述并联电路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5的正极、第一水泥电阻7的一端、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9的集电极和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10的集电极相连接,第一电容5的负极与第二电容6的正极相连接,第一水泥电阻7的另一端与第二水泥电阻8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电容5和第二电容6之间与第一水泥电阻7和第二水泥电阻8之间短接,
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9的发射极与第三绝缘栅双极晶体管11的集电极相连接,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10的发射极分别与第四绝缘栅双极晶体管12的集电极和电流霍尔相连接,电流霍尔13与滤波器14相连接,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9的发射极和第三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滤波器14相连接。
所述全桥整流模块1与并联电路之间串联有快速熔断器2。
所述并联电路由由相互并联的陶瓷电阻4、交流接触器3的第一触点20和交流接触器3的第二触点21构成。
所述的风扇组有第一风扇18和第二风扇19组成。
所述的全桥整流模块1采用富士全桥整流模块。
所述的控制板16采用DSP芯片。
本实用新型信号电源采用三相变压器整流滤波电路、反相开关信号产生电路、辅助电源电路和独立电源电路,具有输入输出电压连续可调、稳频稳压、变频变压特性良好、效率高、功率大、开关器件安全、控制电路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信号电源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新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新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196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