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力机双机同步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022368.5 | 申请日: | 201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2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马继斌;徐丽;陈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扬力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5/26 | 分类号: | B30B15/2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沈良菊 |
地址: | 22512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机 双机 同步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机的控制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压力机双机同步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一台压力机由一套电气系统控制工作,可以对与该压力机工作台板相应大小的工件进行加工。在特殊场合,当用户需要加工大工件时,为配套大工作台板只能选择大吨位压力机设备,这就造成加工成本大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压力机双机同步控制系统,能够通过一套电气系统控制两台压力机同步工作,从而有效地扩大工件的加工范围。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压力机双机同步控制系统,包括两台压力机,主压力机的主电机由主变频器控制,从压力机的从电机由从变频器控制,两压力机均设有凸轮控制器,两凸轮控制器分别通过同步带与各压力机曲轴的轴端传动连接,该双机同步控制系统还设有可编程控制器及触摸屏,主压力机的凸轮控制器内安装有主旋转编码器,从压力机的凸轮控制器内安装有从旋转编码器,主旋转编码器及从旋转编码器的信号输出端均接入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端,触摸屏与可编程控制器的人机界面接口电连接,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主变频器及从变频器的控制电路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两台压力机的凸轮控制器内均安装有旋转编码器,两只旋转编码器根据压力机运转状态将角度电信号传递至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经过运算比较,给出从变频器速度调整指令,要求从变频器加速或减速,以达到两台压力机角度相同,保证两压力机的滑块冲压工件时同时作功,可以大大增加工件的加工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压力机双机同步控制系统的电气原理图。
图2为压力机的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图3中A向的局部视图。
图中:1电机、2皮带、3大齿轮、4曲轴、5离合器、6飞轮、7小齿轮、8同步带、9双联阀、10凸轮控制器、11旋转编码器、UB1主变频器、UB2从变频器、M1主电机、M2从电机、HIM触摸屏、PLC可编程控制器、LCC1主旋转编码器、LCC2从旋转编码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压力机双机同步控制系统,包括两台压力机,主压力机的主电机M1由主变频器UB1控制,从压力机的从电机M2由从变频器UB2控制,该双机同步控制系统还设有可编程控制器即PLC及触摸屏HIM,主压力机安装有主旋转编码器LCC1,从压力机安装有从旋转编码器LCC2,主旋转编码器LCC1及从旋转编码器LCC2的信号输出端均接入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端,触摸屏HIM与可编程控制器的人机界面接口电连接,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主变频器UB1及从变频器UB2的控制电路连接。
如图2所示,压力机电机1的皮带轮与飞轮6通过皮带2连接,飞轮6外侧安装有离合器5,小齿轮7安装在飞轮轴的另一端并且与大齿轮3相啮合,大齿轮3安装在曲轴4的轴端。
如图3及图4所示,压力机的凸轮控制器10通过同步带8与曲轴4的轴端传动连接,旋转编码器11安装在凸轮控制器内,双联阀9控制离合器的动作。
工作中,主变频器UB1控制主电机M1的转速,从变频器UB2控制从电机M2的转速。压力机运转后通过触摸屏HIM可以设定主变频器UB1的工作频率,从变频器UB2跟从主变频器UB1的工作频率,电机1启动后,通过皮带带动飞轮6空转运行。
双机同步控制系统同时给出工作指令,主压力机及从压力机的双联阀9同时进气工作,离合器5接合,飞轮6带动小齿轮7,小齿轮7驱动大齿轮3,大齿轮3带动曲轴4运转。大齿轮3转动时,通过同步带8带动凸轮控制器10运转,两凸轮控制器10内的两只旋转编码器11根据压力机运转状态将角度电信号传递至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经过运算比较,给出从变频器UB2速度调整指令,要求从变频器UB2加速或减速,以达到两压力机角度相同,保证两压力机的滑块冲压工件时同时作功。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扬力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扬力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223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胶粘接拉力拉伸性能检测仪
- 下一篇:从动盘同心度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