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楔入制锁垫圈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022632.5 | 申请日: | 2010-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8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朱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兴市兴福机械配件厂 |
主分类号: | F16B43/00 | 分类号: | F16B43/00;F16B39/24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 代理人: | 王楚云 |
地址: | 2254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楔入制锁 垫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栓制锁防松结构,该结构可防止螺栓在较大的振动载荷和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产生松动,尤其是涉及一种楔入制锁垫圈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机器、设备螺栓防松通常采取加弹簧垫片、锁线、有耳垫圈、制锁螺母等措施,这些措施在较大的振动载荷和恶劣的工作环境下,螺栓的夹紧力仍然会迅速下降导致螺栓或者螺母松脱,并且不能重复使用,这些措施既增加成本,又不能有效防止螺栓在较大的振动载荷和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产生松动,从而直接导致机器、设备工作不可靠、工作质量下降的不良后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制锁垫圈结构设计的不足,提供一种“楔入制锁垫圈结构”,是一种结构设计合理、锁紧效果好、强度高、耐热耐腐蚀、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安装使用方便的楔入制锁垫圈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楔入制锁垫圈结构,包括环状的垫片1,它还包括至少一片环状的垫片2。
所述垫片由垫片本体和在本体两面所覆盖的防护层组成,所述防护层为锌基铬盐防护层。
所述垫片本体包括垫片基体和在基体两面所设置的与基体同心且相互对应的辐射状锯齿,由锯齿所形成的锯齿面其坡度角为3-7°。在所述垫片基体每个面上至少设置6个锯齿。垫片本体所用材质为低合金钢,锯齿与垫片基体通过模具冲压一体成型。所述垫圈由垫片1与垫片2通过锯齿面相互啮合连接实现。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垫圈结构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楔入制锁垫圈结构具有结构设计合理、锁紧效果好、强度高、耐蚀性强、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安装使用方便的优点,是一种能有效防止螺栓在较大的振动载荷和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产生松动的楔入制锁垫圈结构;
2.因本实用新型在基体两面设置了与基体同心且相互对应的辐射状其锯齿面坡度角为3-7°的锯齿,当该垫圈置于螺栓与被紧固件之间,在螺栓或螺母被拧紧时,在拧紧力的作用下,垫圈通过垫片1与垫片2的锯齿面分别与螺栓和被紧固件锯齿楔入接触;
3.因该垫圈为垫片1与垫片2通过锯齿面相互啮合连接结构,在较大的振动载荷的作用下导致螺栓松动,这时螺栓松动带动楔入垫圈中的垫片1与垫片2相对转动,使垫片1与垫片2相互啮合的锯齿错动抬升产生膨胀力使螺栓制锁防松;
4.因在本体两面覆盖了电镀锌基铬盐防护层,其耐蚀性是电镀锌的7-10倍;
5.因垫片本体所用材质为低合金钢,锯齿与垫片基体通过模具冲压一体成型,通过热处理工艺其硬度可达HRC48-52。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垫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垫片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垫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垫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垫片,2、垫片,3.垫片本体,4.防护层,5.垫片基体,6.锯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非限制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图3、图5所示,一种楔入制锁垫圈结构,包括环状的垫片1,它还包括环状的垫片2。
所述垫片由垫片本体3和在本体两面所覆盖的防护层4组成,所述防护层4为电镀锌基铬盐防护层。
所述垫片本体3包括垫片基体5和在基体两面所设置的与基体同心且相互对应的辐射状锯齿6,由锯齿6所形成的锯齿面其坡度角为3-7°。在所述垫片基体5每个面上至少设置6个锯齿。垫片本体3所用材质为低合金钢27MnCrB5,锯齿6与垫片基体5通过模具冲压一体成型,尔后通过热处理工艺其硬度可达HRC48-52。
所述垫圈由垫片1与垫片2通过锯齿面相互啮合连接实现。
该垫圈结构进一步可根据用户使用需要而设置。
综上所述,本楔入制锁垫圈结构具有结构设计合理、锁紧效果好、强度高、耐热耐蚀性强、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安装使用方便的优点,是一种能有效防止螺栓在较大的振动载荷和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产生松动的楔入制锁垫圈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兴市兴福机械配件厂,未经泰兴市兴福机械配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226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气隙永磁汽车离合器
- 下一篇:双出轴气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