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设置有取苗脱苗装置的水稻摆秧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022814.2 | 申请日: | 2010-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9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季军;卢世奎;王春喆;苗喜荣;朱泽民;王恒龙;杨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陈静巧 |
地址: | 223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置 有取苗脱苗 装置 水稻 摆秧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特别涉及水稻秧苗的移栽机械,具体地说是一种设置有取苗脱苗装置的水稻摆秧机。
背景技术
水稻有序化移栽浅植新技术,已被国家列为重点推广的农业实用技术。针对这种水稻移栽模式,科技人员研制了如抛秧机、摆秧机等多种秧苗的移栽机械。其中,摆秧机较好地克服了抛秧机不能有序化移栽浅植的不足之处。但是现有的摆秧机也存在如下的缺陷:即其抓秧爪容易伤及秧苗的根系,影响秧株生长的正常分蘖,而且机械结构较为复杂,组件的震动较大、又因结构上的局限性,脱秧困难,导致立苗率最多仅为80%左右。由此可见,目前的水稻摆秧机的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完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设置有取苗脱苗装置的水稻摆秧机,目的在于通过对现有摆秧机的关键结构及部件进行改进,以提高摆秧机工作运行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行走机构、送秧机构、摆秧机构。所述的摆秧机构主要由取苗脱苗装置和凸轮组成。其中取苗脱苗装置主要由取苗板、伸缩杆、滚轮、脱苗板、限位滑套组成,取苗板的后端连接伸缩杆的前端,伸缩杆的后端连接在滚轮上,滚轮设置在凸轮轮面上,凸轮的转动轴通过传动带与行走装置的动力输出轴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行穴距的有序化及浅栽的优点,而且取苗脱苗装置的取苗板能接住送秧装置输送的恰好而至的秧苗、故对秧苗根须无任何伤害,更有利于秧苗根系的分蘖及秧株的发育。
(二)本实用新型的取苗脱苗装置以脱苗板干净利落脱苗,提高了摆秧机的立苗率,降低了空穴率和综合农本,增加了农田作业效率和水稻产量。
(三)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降低摆秧机的制造成本,有利于移栽浅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摆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摆秧机构主要由取苗脱苗装置和凸轮组成。取苗脱苗装置主要由取苗板1、伸缩杆2、滚轮3、脱苗板4、限位滑套5组成,取苗板的后端连接伸缩杆的前端,伸缩杆的后端连接在滚轮上,滚轮设置在凸轮6的轮面上,凸轮的转动轴61通过传动链条与行走机构的动力输出轴7连接。所述的脱苗板4与限位滑套5的端面作固定连接,脱苗板的板体设有中心孔,伸缩杆的杆体穿过其中;沿脱苗板中心孔的左右侧还设有供取苗板回缩在内的横槽(图中未示)。
以下结合附图,简述本实用新型取苗脱苗装置的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行走机构(图中未示)按秧苗移栽的行穴距要求行进,同时送秧机构8运作输送排列有序的秧苗9至胶轮81的上方的秧门,当凸轮凸弧旋转到最高点时,取苗板在伸缩杆的带动下,呈伸出状态,并可抵达秧门取秧,由于凸轮运转速度与送秧机构匹配,当凸轮凸弧运转到最低点,伸缩杆缩回,取苗板跟随回缩,将秧苗阻挡在脱苗板外,秧苗带泥根团垂直脱落,载入水田,完成摆秧。
综上,本实用新型达到了预期的发明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未经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228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动式除草机
- 下一篇:一种中耕除草、破膜、培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