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包覆电线保持部改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023081.4 | 申请日: | 201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3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朱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雷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14 | 分类号: | H01R12/14;H01R13/40;H01R13/46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电线 保持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尤其是一种电连接器的包覆电线保持部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电连接器结构的包覆电线保持部都是采用双面对称卡扣,见图7、图8所示。
在结合了多个电线的连接器上设有分别与多根电线相对应的端子及线材保持槽。这些多个线材保持槽是多个并排配置的,在一次性安装多根电线时,由于多个线材保持槽同时扩张,壳体上会产生明显的翘曲变形。这种明显的翘曲变形,则在安装包覆电线的工序中有可能会导致壳体破坏。
并且,在微小的多极连接器中,几乎不希望卡扣的弹性变形超出卡扣的微小加工界限,而且,由于包覆电线包覆部的厚度微小,所以也几乎不希望包覆部的变形。因此,包覆电线向线材保持槽内的压入,必须专门依靠线材保持槽的弹性扩张变形,因此包覆电线压入时连接器壳体的翘曲变形很明显,壳体有可能会被破坏;相反,如果壳体不产生充分的翘曲变形,就不能将多根包覆电线压入到线材保持槽内。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的包覆电线保持部改良结构,在压入包覆电线时可不使壳体产生过大的翘曲变形,能够以良好的生产性将多根包覆电线分别保持在电连接器的多个电线保持部中。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连接器的包覆电线保持部改良结构,所述包覆电线保持部对应电连接器的多个端子保持部并排形成于电连接器的壳体中,各压接端子保持在端子保持部内,所述多个包覆电线保持部由若干均匀间隔并排形成于壳体上的卡柱分别相邻界定成型,以包覆电线轴向向下压入为基准,各端子保持部和包覆电线保持部向上开口并轴向成型,以包覆电线轴向向下压入为基准,位于若干卡柱径向最外侧的两卡柱对应朝向其所相邻的包覆电线保持部的侧立面的上端缘径向伸出第三卡扣,其余卡柱的两侧立面上端缘分别径向伸出第一、二卡扣,所述相邻的第一、二、三卡扣下方的包覆电线保持部形成线材保持槽,所述第一、二卡扣成轴向错位分布,该相邻卡柱上端缘之间的最大间隔比包覆电线的外径微窄且比包覆电线的芯线微宽,因此将包覆电线压入线材保持槽的过程中,包覆电线通过相邻卡扣压迫卡柱弹性变形并导入线材保持槽内后,卡柱复原到原来的姿态,由于位于中间的若干卡柱上第一、二卡扣成轴向错位分布,从而使同一线材保持槽上方的第二、一卡扣呈径向相对轴向错位的分布,包覆电线压入线材保持槽内后该径向相对的第二、一卡扣可达到包覆电线从线材保持槽的防脱效果;将多根包覆电线通过冲压加工机用冲头一并压入到多个包覆电线保持部时,同一卡柱受相邻两侧包覆电线压迫变形的部位轴向错开,因此该压入过程不用在壳体上产生很大的变形也可以一并压入多根同轴电线,从而规避了包覆电线压入时壳体翘曲变形很明显的现象,有效限制了壳体被破坏的可能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卡扣远离所述端子保持部,所述第二卡扣靠近所述端子保持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卡扣、与卡柱、轴向等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以包覆电线向下压入为基准,所述第一、二、三卡扣于卡柱上端缘朝相邻包覆电线保持部径向向下扩大而形成一引导倾斜面(卡扣侧面)和一线材限制面(卡扣底面),包覆电线压入时,通过引导倾斜面引导至线材保持槽中,确保包覆电线的顺利压入,同时也相对减缓包覆电线压入时壳体所受挤压变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以包覆电线向下压入为基准,所述线材限制面为与所述壳体的底面平行的平坦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位于中间的若干卡柱上第一、二卡扣成轴向错位分布,从而使同一线材保持槽上方的第二、一卡扣呈径向相对轴向错位的分布,包覆电线压入线材保持槽内后该径向相对的第二、一卡扣可达到包覆电线从线材保持槽的防脱效果;将多根包覆电线通过冲压加工机用冲头一并压入到多个包覆电线保持部时,同一卡柱受相邻两侧包覆电线压迫变形的部位轴向错开,因此该压入过程不用在壳体上产生很大的变形也可以一并压入多根同轴电线,从而规避了包覆电线压入时壳体翘曲变形很明显的现象,有效限制了壳体被破坏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后视图;
图4为图3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向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对比的原有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为图7的B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雷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雷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230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两级弹性结构的接触件
- 下一篇:一种防腐接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