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弹珠锁有效
申请号: | 201020026144.1 | 申请日: | 2010-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3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杰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杰昭 |
主分类号: | E05B31/00 | 分类号: | E05B31/00;E05B15/14;E05B15/08;E05B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赞坚;逯长明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锁具,特别涉及一种弹珠锁。
背景技术
弹珠锁为常见的锁具,典型结构包括锁壳、锁芯、锁珠、面珠等部件。如图1所示,锁珠3进入珠孔或面珠4进入对方珠孔时,锁芯2锁定,不能在锁壳1内转动;在匙孔22内插入钥匙时,锁珠3或面珠4脱离对方珠孔,锁芯2可在锁壳1内转动,从而使锁具开启。这种弹珠锁存在如下缺陷:
其一,是插匙及拔匙不便。如图2所示,锁芯2的珠孔跟锁壳1的珠孔难以完全对准,这使得锁珠3或面珠4不能正常进入对方珠孔,从而导致插匙及拔匙不畅。
其二,是锁芯转动不够灵活。如图3所示,如果锁珠3比锁芯2外围凸出,会导致锁珠3碰触锁壳1内壁,这会使锁芯转动不便。如强行转动锁芯2,将使锁具损坏。
其三,是安全性较差。推动面珠4或锁珠3,就能转动锁芯,这存在钥匙互开率高的风险,使得锁具失去防盗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性高的弹珠锁。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弹珠锁,包括锁壳(1)和安装于所述锁壳(1)内的锁芯(2);所述锁芯(2)的径向开设珠孔(21),其中设置锁珠(3)及锁珠复位元件;所述锁芯(2)的纵向开设匙孔(22),其齿槽(221)与所述珠孔(21)连通;所述锁芯(2)开设侧片槽(23),所述锁壳(1)的内壁开设锁壳槽(11),所述锁珠(3)开设锁珠槽(31);所述侧片槽(23)内设置活动侧片(6),其两端可移动至锁壳槽(11)和所述锁珠槽(31)。
所述侧片槽(23)内设置侧片复位元件。
所述珠孔(21)为多个,沿所述锁芯(2)的轴向排成一排。
所述锁珠复位弹簧(5)设置在所述珠孔(21)的外侧。
所述匙孔(22)横向开设于所述珠孔(21)的一端,其齿槽(221)位于所述匙孔(22)的中部。
所述匙孔(22)在所述齿槽(221)的两侧分别设置钥匙导向槽(22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弹珠锁在锁芯内同时设置锁珠及侧片,两者配合可控制锁具开锁/闭锁,具有实用方便、安全性高的优点。特别地,独有的匙孔设计方式,使得钥匙不易被复制,进一步提高锁具的防盗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现有弹珠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弹珠锁在锁珠与面珠在未对准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弹珠锁在锁珠外凸于锁芯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弹珠锁在开锁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弹珠锁在闭锁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中,有关附图标记如下:
1、锁壳,11、锁壳槽;
2、锁芯,21、珠孔,22、匙孔,221、齿槽,222、导向槽,23、侧片槽;
3、锁珠,31、锁珠槽;
4、面珠;
5、锁珠复位弹簧;
6、侧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是,锁芯内同时设置锁珠及侧片,两者配合控制锁具开锁/闭锁。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具体说明。
同时参见图4、图5,本实用新型弹珠锁包括锁壳1和安装于锁壳1内的锁芯2,其中锁芯2的径向开设珠孔21,其中设置锁珠3及锁珠复位弹簧5;纵向开设匙孔22,其齿槽221与珠孔21连通,特别地:
锁芯2开设侧片槽23,其内部设置活动侧片6;
同时,锁壳1的内壁开设锁壳槽11,锁珠3内壁相应开设锁珠槽31,并使得活动侧片6两端可移动至锁壳槽11和锁珠槽31。
此外,可在侧片槽23内设置侧片复位元件如弹簧,使得侧片6稳定可靠运动。由此,通过锁珠3与侧片6的配合,控制锁芯2的转动,进而控制锁具的开闭/锁。
本实施例中珠孔21为多个,沿锁芯2的轴向排成一排;锁珠复位弹簧5设置在珠孔21的外侧,使得锁珠3压向匙孔22。
如图4、图5所示,匙孔22按以下方式优化设计:匙孔22横向开设于珠孔21的一端,即与珠孔21交叉布置;齿槽221位于匙孔22的中部,截面形状可为梯形、矩形、三角形等形状;齿槽221两侧分别设置钥匙导向槽222,采用直角梯形等截面,方便导入钥匙并定位。
与匙孔22中齿槽221、导向槽222的形状、位置相对应,需在钥匙中部设置匙齿,而在其两侧设置导轨。这种钥匙在市场较难复制,有利于提高锁具的防盗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杰昭,未经陈杰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261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高速电脱盐混合阀
- 下一篇:低热传导迴转四通换向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