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膜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026226.6 | 申请日: | 2010-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24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马铭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铭波 |
主分类号: | C25D5/56 | 分类号: | C25D5/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膜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离器,更具体而言是指一种金属膜分离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防爆隔热膜的金属层厚度仅为0.03mm到0.05mm之间,如果用肉眼从膜体表面观测难以鉴别其是否存在。太阳膜的金属层是专用精密设备电镀于塑料薄膜上的,简单用人手根本无法将其自塑料薄膜上分离开来,导致人们无法直观鉴别太阳膜质量程度。换言之,如果要鉴别太阳膜的质量,就要使用到相关的专业仪器,而目前市场上用于检测太阳膜质量的仪器相对昂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膜分离器,其能解决目前防爆隔热膜的金属层存在的手工无法分离的问题,借助本实用新型独特的电路设计,通过高压电极瞬间短路产生电弧把金属层分离开,令操作者可直观地对防爆隔热膜的质量进行分析。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膜分离器,其能解决目前常用光学仪器不能判别太阳膜膜体是否含有金属层以及金属层的厚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金属膜分离器,其由塑料外壳,线路板和高压电击电极组成,该塑料外壳包括上壳体以及下壳体,其中,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相连接,该线路板以及该高压电极设置在该塑料外壳中,该塑料外壳上分别装有拨动开关SW、按钮ST和交流电插座。
该线路板设置有分离器电路,该分离器电路包括降压整流充电电路、高频振荡电路、倍压升压电路以及高压电击电极连接端,其中,该降压整流充电电路与该高频振荡电路相连接,而该倍压升压电路与该高频振荡电路,该高压电击电极连接端与该倍压升压电路相连接,该降压整流充电电路包括整流桥、电阻、降压电容以及充电电池,其中,该整流桥与该电阻相连接,该降压电容串联在该电阻的两端,该电池与该整流桥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其由塑料外壳(10),线路板(20)和高压电击电极(30)组成,该线路板(20)设置有分离器电路(21),该分离器电路(21)包括降压整流充电电路(211)、高频振荡电路(212)、倍压升压电路(213)以及高压电击电极连接端(214),其中,该降压整流充电电路(211)与该高频振荡电路(212)相连接,而该倍压升压电路(213)与该高频振荡电路(212),该高压电击电极连接端(214)与该倍压升压电路(213)相连接,其能解决目前防爆隔热膜的金属层存在的手工无法分离的问题,实现通过高压电极瞬间短路产生电弧把金属层分离开,令操作者可直观地对防爆隔热膜的质量进行分析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还能实现判别太阳膜膜体是否含有金属层以及金属层的厚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线路板防止在塑料外壳的下壳体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塑料外壳的上壳体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子,一种金属膜分离器,如图1至2所示,其由塑料外壳10,线路板20和高压电击电极30组成,该塑料外壳10包括上壳体11以及下壳体12,其中,该上壳体11与该下壳体12相连接,该线路板20以及该高压电极30设置在该塑料外壳10中,
该塑料外壳10上分别装有拨动开关SW、按钮ST和交流电插座,如图3所示,该线路板20设置有分离器电路21,该分离器电路21包括降压整流充电电路211、高频振荡电路212、倍压升压电路213以及高压电击电极连接端214,其中,该降压整流充电电路211与该高频振荡电路212相连接,而该倍压升压电路213与该高频振荡电路212,该高压电击电极连接端214与该倍压升压电路213相连接,该降压整流充电电路211包括整流桥(D1-D4)、电阻(R1)、降压电容(C1)以及充电电池BAT4.0V,其中,该整流桥(D1-D4)与该电阻(R1)相连接,该降压电容(C1)串联在该电阻(R1)的两端,该电池BAT4.0V与该整流桥(D1-D4)相连接。
该高频振荡电路212包括三极管(Q1)、电阻(R6)、电容(C2)、电阻(R4)以及变压器(T),该倍压升压电路213由二极管(D5、D6、D7、D8) 以及电容(C3、C4、C5、C6、C7)相互串联而成,其中,该三极管(Q1)的输入端分别与该电容(C2)以及该电阻(R6)相连接,该三极管(Q1)的两个输出端与该变压器(T)相连接,该电阻(R4)串联在该电容(C2)与该变压器(T)之间,该变压器(T)还与该整流桥(D1-D4)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铭波,未经马铭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262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